原标题:这不是科幻,地球“保护伞”真的“漏雨”了!

每当夏日来临,遮阳伞、遮阳帽、防晒霜……成了出门必备。然而,如果没有臭氧层这一地球“保护伞”的防护,这些防晒措施根本无法抵御强紫外线的伤害。

9月16日是国际臭氧层保护日。在中秋小长假里,除了与家人团聚静待“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关于臭氧层保护,今天你需要了解这些事:

让人爱恨交织的地球“保护伞”

从古时的神话、寓言开始,太阳就作为能量的来源、生命的摇篮被人们歌颂崇拜。然而,炙热的阳光含有高能紫外线,如果直接照射到地球表面,很多生物都经受不住其杀伤力,只能依靠水层保护长期深居于海湖河水下,难以实现物种演进走向陆地。

(臭氧层示意图。来源:环保部)

在地球诞生40亿年以后,光化学反应在大气平流层和对流层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臭氧层。标准状态下,若沿垂直方向压缩大气中的臭氧,大约有3毫米厚,相当于两个5分钱硬币。

别小看这3毫米——来自太阳的中短波紫外线UV-B处于人眼不可见范围,对地球生命系统具有很大的伤害力,臭氧层能吸收99%以上对人类有害的太阳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物生存繁衍的保护伞。而对人类有益的长波紫外线UV-A则不会被臭氧层吸收。

(臭氧层示意图。来源:环保部)

事实上,臭氧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每个臭氧分子含有3个氧原子,化学分子式为O?。臭氧单词“ozone”意为“有气味”,它有着一种刺激性气味,即使在浓度很低时也可以被检测出来。

高空中的臭氧具有不可替代的保护作用,但如果10-100米的近地面出现超过自然产生量的臭氧,就变成了"无形杀手",不仅危害人类呼吸道、神经等方面健康,还会抑制植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

这不是科幻,地球“保护伞”真的漏雨”了还记得《书虫》系列里的小说《在月亮下面》吗?英国作家罗维纳·阿金耶米所写的这部科幻作品,讲述了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臭氧层裂开了一个洞,虽然人类制造了人工臭氧层,但是在2522年这个人工臭氧层也失去了保护作用。

(南极臭氧层空洞示意图。来源:网络)

这不是文学家的空想,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臭氧层破坏已是当前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舒适生活的追求,制冷剂、发泡剂、喷射剂等化学制品被大量使用。这些制品中含有大量消耗臭氧层物质,如氯氟烃和含溴氟烃等,它们的大量排放对臭氧层构成严重威胁。

臭氧层出现空洞,地球如同下雨天手持一把破了的雨伞,危及地球生物生存的太阳辐射像漏下的雨水,倾泻直达地面......

“保护伞”破了,你被影响了吗?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臭氧损耗越来越严重,90年代初期达到最大值(约5%),此后损耗水平在全球范围内下降到约3%。臭氧损耗程度随纬度的变化呈现很大差异,严重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南极、北极、中纬度地区、热带地区。

听起来高空臭氧损耗似乎离人们很远,但实际上,它已经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人体健康看,臭氧损耗会引发地面紫外线辐射过量,破坏人体中的蛋白质和DNA,还会引发皮肤癌、白内障以及免疫系统受损等健康问题。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等机构估计,高空臭氧每减少1%,就会有额外2%的紫外辐射到达地球表面,严重损伤动植物,使人类皮肤癌患者增加10万人,全球白内障的发病率将增加0.6%~0.8%。

——农作物和森林方面,当植物的叶子暴露在强紫外线辐射下,自身将会采取保护措施并启动修护系统。这种影响会造成敏感的农作物减产,同时也会影响经济林的生长。研究表明,超过50%的植物会受到UV-B段紫外线的负面影响,豆类等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瓜果类作物都会大量减产。

——从空气质量来看,臭氧损耗会影响空气质量和大气物质的组成。同时,大量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替代物被使用,它们的分解产物如三氟乙酸等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臭氧层破坏的影响,还远远不止这些。

全球决定:一起来“补天”,修好“保护伞”古有女娲补天,而今,一项全球性的“补天行动”正在开展。

1985年3月,《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是最早提出保护臭氧层的框架协定,它的通过促进了各国就保护臭氧层的合作研究和交流。

为避免工业产品中氯氟碳化物对地球臭氧层的进一步损害,承续《维也纳公约》的大原则,1987年9月《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通过审议,主要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消费进行控制。目前,联合国承认的197个主权国家全部成为议定书的缔约方。

《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签订带来了巨大的健康效应,到21世纪末,至少1亿皮肤癌病例被避免,此外还避免了大量白内障的发生。一个最近的模型显示,仅在美国,减少的皮肤癌病例数就可达到3亿人。

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就曾表示,《蒙特利尔议定书》可能是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一项国际协议。

作为臭氧层保护国际公约履约的一份子,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工作已开展多年。在2016年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纪念大会上:

环保部副部长赵英民说,中国已实现了《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的各阶段履约目标,已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25万多吨,占发展中国家的一半左右。

《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参与条约的每个成员组织(国家或国家集团)将冻结并依照缩减时间表来减少5种氟利昂的生产和消耗,冻结并减少3种溴代物的生产的消耗。

如果你也想为“补天行动”尽一份力,不妨从这些小事做起:

——购买带有“无氯氟化碳”的产品;——尽量不用原料中含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清洗剂等用品;——处理废弃旧冰箱和电器前,保证去除其中的氟氯化碳和氟氯烃制冷剂;——减少使用含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用品或使用替代品。

(记者:荣启涵)

(原标题:这不是科幻,地球“保护伞”真的“漏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