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谈阔论】书是记忆的歌

图为《牡丹亭》与《仲夏夜之梦》主题丝巾图案

今年是文学史上很特别的一年,整整400年前,两位从来没有对话过的大师,莎士比亚和汤显祖同时离开。两位戏剧大师的谢幕,也是那两个时代的落幕。

400年后,有出版社推出了“牡丹亭·仲夏夜之梦纪念套装”,让两位大师的作品在纪念礼盒中首次同框对话,引起了书迷们的追捧。

其实,不论是《牡丹亭》还是《仲夏夜之梦》,大凡爱剧之人多有此书,因为那毕竟是 “中学生必读书目”。其实,这些“莎翁粉”或是“显祖迷”,买的不是书本身,而是一种情怀,一种回忆。

爱书之人,大抵如此。

孩提时代,有个邻居家有很多书,各式各样的大部头。你可以随便看,但不能借走,他怕你弄丢了,或者一借不复还。因为每一本书,背后都有一段往事。

书是什么,书就是记忆的歌

看到自己书柜中的一本书,往往会回忆起买这本书的情景。当时自己有多么囊中羞涩,看到好书后又怎样不舍离去,尤其是买下了书架上仅存的那本书,那种暗暗自喜,只有知音才能明白。

一本书,之所以能被选购,与购书人当时的思绪存在关联。多年之后再次翻开,会想起自己读这本书的前前后后,把所有的书按购买顺序放在一起,就是一部心灵的成长日历,悲欣交集,无言自立。

也就是说,很多时候,买书,不只是为了阅读,也是一种情怀,一种致敬。过去坐在书店台阶上,靠在图书馆书柜间读完的书,现在有能力买了,有地方放了,找遍全城的书店去买下来,放进自己的书柜里。闲来偶尔翻上一翻,想起的,都是昔日的美丽时光。

网上书店虽然方便,足不出户鼠标一点,但也有一个瓶颈,不能随便翻书。有的时候,你需要知道你要买什么书,甚至是具体书名,才能搜索到相关信息,这让真正爱书的人感到视野局促。这就好比精明的主妇,永远喜欢去人声嘈杂的菜市场,堆放散乱的黄瓜之间,寻找适合今日下厨的那一根。

老书虫喜欢去老书店,在看似堆得杂乱无章的旧书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那一本。那里没有“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也没有“四六级单词书”和“公务员考试必读”,有的只是喃喃自语一般的思考。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纸质的书籍,迟早要成为奢侈品。因为人们在网络上,其实可以获得许多书中的内容,而真正去买书的人,不只是为了获得知识和信息,更重要的是为了收藏。让书做得更精致,应该才是未来图书行业的大方向。

这就好比,一份牛肉,可以做成快餐店的汉堡包,也可以做成高档西餐厅里的牛排。汉堡包只能充饥,而一份精致的牛排则能让人回味很久。

天堂是什么样子?天堂应该就是一个老书店的样子。有懒懒的店员,从不催不买书的你离开,有那些看上去“没有用”的书,静静地等待着欣赏自己的读者,还有那些作者们,他们或许早已不在世,但在书中,他们和你在一起。

每个人都有一颗“墨水心”。

你准备炫耀你的新iphone7,而我准备用那些钱,来买书。

有了书,有了智慧,你可以得到值得你拥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