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放眼全国看“太马”

  距9月16日太原国际马拉松已经过去几天了,朋友圈的热闹终于安静下来。从朋友圈刷出的动静来看,这更像是一场秀团队秀颜值的嘉年华,人气可谓火爆。而在许多专业跑友眼里,太原马拉松从温度湿度再到汾河两岸的跑道设计,还是比较容易出成绩的,至于今年的组织工作嘛,也是大有长进。对于刚刚举办六年的赛事,能有这样的人气和口碑,实属不易。但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清醒,放眼全国,随着马拉松在各个城市的“井喷”,过度开发、事故频仍、专业性差等批评也随之涌来。
    有人说,中国的马拉松时代已经到来。2011年只有22场,2015年翻倍递增至134场,2016年截至目前,已超过200场,仅2015年10月18日一天,国内大小路跑赛事共20多场,被冠以“马拉松超级周末”。马拉松赛事已覆盖全国84%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有专业人士估算,2015年,马拉松相关产业的市场规模高达300亿元。“一座城市一场马拉松”的热潮正在席卷全国。
    然而,并不是每个城市都适合办马拉松,也不是每个城市都能办好一场马拉松,从今年年初的清远马拉松2万人参赛、1.2万人次受伤的混乱开始,网友们对马拉松的态度开始谨慎起来,垃圾、公厕、雾霾、造假、黄牛、猝死、拖欠奖金等这些发生在各地马拉松中的问题被人们屡屡诟病。
    城市马拉松的兴起源于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对路跑的情有独钟,随着爱好者的增多,市场嗅到了商机,有的商家从一开始提供赞助到直接组织赛事。而地方政府则把马拉松当作一张城市的新名片来打造,希望通过赛事的认知度和当天赛事的直播,来提升城市知名度、拉动地方经济。记得前两年,笔者一位工作在天津的山西籍同学在看太原马拉松直播时,连连赞叹汾河两岸的怡人风光,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今年,一位重庆的跑友也是慕名而来,9月16日跑完太原马拉松,之后坐动车赶赴北京,又参加了9月17日的北京马拉松。他说,本想放弃太马,一心备战北马,但还是想来太原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体验一下。
    不能不说,马拉松让太原更具现代范儿和知名度,一场赛事,4万多人报名,3万人抽到入场券,体现了这个活动高涨的人气;1000多名志愿者和1000多名表演者的参与体现了太原人的服务意识和热情好客。一位运营商说:“希望太原国际马拉松成为一款 爆品 。”权且不急着成为爆品,不妨先冷静地对照一下其他城市的马拉松,他们的问题我们有没有;再不妨调查一下民意,有跑友抱怨,半马太难中签,迷你和亲子占的比重太高;还有跑友抱怨,迷你愈发不能跑了,都快成散步了,到处是拉条幅摆造型的人,哪里是赛场分明是秀场……虽说挑战性与参与性是历届马拉松都十分注重的,但其中的比重如何更科学,如何能在兼具趣味性的同时更加注重专业性,又如何在观赏性与商业性之间达到平衡,在城市形象展示与运动竞技之间达到和谐,这些都是运营方应该时时思考的。
    太马已连续三年被中国田径协会评为马拉松金牌赛事,这是认可,更是激励,不论是运营商还是城市管理者,积极理性回应全民的健身热情,商机无限中葆有体育的初心,把太马打造成一流的品牌赛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陈力方

(原标题:放眼全国看“太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