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险的怒江72拐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贡到八一。

途中经过怒江72拐,站在观景台上放眼一望,公路在山岭之间呈之字型盘绕犹如威风凌凌的一条灰色巨龙,也让人了解什么叫荡气回肠。

以前称之为盖世天险,是由四川进入西藏最为危险的路段之一。名列中国十大险峻山路,也入选挑战极限——四大险峻公路。

怒江峡谷则是世界第二大峡谷,吉凶难料,何况还要翻越四五千尺的高山。难怪路口立了警告牌:“你将要翻越怒江山急弯地区,注意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洛桑大叔说,如果汽车从高山落入怒江,明天就能从西藏一路随水滚到云南。

海拔从3000多米上升到业拉山口4651米,再盘旋下降至邦达镇海拔4100米。长约12公里。再往西行下坡,两侧都是高耸的怒江山,越来越狭窄,路面颠簸,一路卷起沙尘。四川温婉秀丽的景色在这里早已经换成了硬派冷峻的男性风格,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自认为彪悍的男人这么喜欢西藏风景的原因。

不在路上行走的男人,不算真男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对于开车的人来说,现在的怒江72拐已经算不上什么危险路段了。除了要预防雨季来临的泥石流,据说前不久才有几辆车被山上滚下来的大石头击中。这段路上,其中有一个警示牌,警示大家已有上千人在此地因车祸死亡。在藏语里,八宿的意思就是勇士山下的村庄。因为过得了怒江,过得了无休止的弯道,不晕不吐不没翻车,不算勇士算什么?

对于汽车来讲,只要用档位减速,不能过分刹车。过份刹车会导致刹车衰减,进而刹车失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要说能真正体验72拐一路的风景,是开车的不如骑车的,骑车的不如甩火腿的。

不管是骑车还是甩火腿的,首先得抗住耗费大量体力的情况下不高反。在路上遇到一个骑行的人,讲到他的经历,就是手脚发麻,头晕目眩,感觉一口呼吸都接不上来,脑子里出现幻觉,感觉自己可能立即要死掉。这是严重的高反反应。如果抗得住,那么在72拐下坡的时候也很危险,下这个40多公里的下坡充满了惊险,公路坑洼较多,很多地段没有护栏,而且左边是山(经常有滑坡、塌方、落石),右边是怒江(悬崖),大车还比较多!没完没了的绕着大山盘旋,让人头晕脑胀。还有可能在每一个拐弯处人仰车翻,摔伤肩膀胳膊,甚至没有了小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旅行来说,勇气和豪情固然重要,量力而行才是第一位。

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事情。

看到有些骑行的年轻小孩,血气方刚,在72拐下坡的时候不仅不刹车,还拼命快速蹬车,在高速转弯的时候连汽车开太快了都控制不了车身,何况自行车。有时候,骑行的人为了嗨一把,还在汽车背后随意变换车道,惊得汽车都猛踩刹车避让,没来由的寻找速度与激情。

人不作,就真的不会死。

弯急的72拐,骑手速度控制稍加不慎就会飞出去,可以使用压弯技巧来保障自身安全。在弯道前减速,把欲转弯的脚蹬到最高点滑行入弯。入弯时身体逐渐朝湾内侧移动,身体倾较小角度。出湾时从内弯切到外弯。切忌身体与地面角度压的太低,会造成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撰文 | 唐莲卡 摄影 | 小林 设计 | 小恒

8月,318川藏之旅

创视界全景摄影平台打破平面摄影的狭隘之处, 用全景摄影的新技术多角度、多维度、更全面的展示川藏线之美,再一次唤醒人们对318川藏线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