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找寻邻居节延续11年的传承密码

南门社区12号楼居民同吃一锅水饺

阜桥街道菜市社区文化元素添彩邻居

义剪服务队活跃在邻居节开幕式现场

“长寿乐,仁者寿。”9月20日,山东省济宁市南池公园紫藤架下,在任城区人大工作的书法家王广星,正在为八旬书法爱好者段益发挥毫,笔落处,观者喝彩声声。

旁边,唢呐板胡《和谐盛世》、绚丽舞蹈《节日欢歌》、山东快板《新家园新风尚》同样引来阵阵喝彩……绿荷池畔,身披大红绶带的“感动任城十佳人物”,也正接受着乡邻们的掌声祝贺。当日,为期一周的济宁市第七届邻居节暨任城区第十一届运河之都邻居节拉开序幕。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私密”的当下,为什么要举办邻居节?居民们如何看待这个节日?邻居节在任城区一办就是11年,其传承密码是什么?当日,记者来此一探究竟。

廓清“邻”与“里”的边界,帮助人们消解冷漠,寻找共同的情感支撑

【直击】

“饺子起锅了……”9月20日中午,随着社区党委书记孔繁青一声吆喝,“百家饺子宴”在阜桥街道刘庄社区开宴。20多张桌子摆开,200余位居民围坐,和面的、擀皮的、包饺子下锅的,欢声笑语荡漾开来。大家边吃饺子边欣赏着居民自编自演的小品《夸夸俺家好儿媳》。王玉兰老人一边喂孙女一边对记者说:“这猪肉馅饺子,她都吃了4个。”

当天,后铺社区的健康知识讲座、红星新村社区的象棋比赛、解放路社区的趣味运动会,都在热热闹闹举办。7天时间里,任城区15个街道、镇共计300多项邻里活动集中展开。邻居们说,这个节真是越办越热闹了。

【背景】

“千金买屋,万金择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邻里关系一直被看重。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传统邻里文化有瓦解之态。

“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支持、依赖,更得相互依存。融洽和谐的邻里关系,对每个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对社会安定都有积极意义。”任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汪金厚介绍,从2006年起,每年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这里的邻居节都会定时开启,每期集中开展一周时间。

邻居节活动设计有敲门日、恳谈日、见面日等形式,开展了邻里百家宴、互赠亲情卡、评选好媳妇好婆婆、社区运动会、居民才艺展示等活动。举办到第5届时,济宁市总结提升任城区的做法在全市推广,希望以邻居节为载体,构筑“与邻为善、互助友爱、明礼诚信、和睦共处”的新型邻里关系。

【回放】

“以德为邻”“德里仁居”“室静兰香”……南门社区玉苑小区12号楼前,几位长者正即兴挥毫为邻居们献艺。家住三单元三层的戚凤香老人身体不好,邻居们就把煮好的羊肉水饺端上楼,请她品尝。这种场面在几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12号楼是回迁楼,60户居民的来源各不相同。曾经整个楼院荒草丛生,楼梯间30扇铝合金窗曾在一夜之间被偷光,地下室杂物间一年被撬几回,邻里间互相猜忌。

邻居节开展之后,退休干部刘圣全多次招集邻居们议事,大家一起清除杂草、绿化楼院、硬化地面,从早上6点干到晚上9点,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邻居们一次次义务劳动,把大伙的心聚在了一起。楼长韩仲英说:孟宪梅的老伴得过脑血栓,有天晚上10点多还没回家,全楼人出动找到凌晨两点多;陈王化80岁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家轮流帮忙——“一家炒菜满楼香,一家吵嘴全楼慌,一家有事全楼忙,一家有难全楼帮。因为这个,这个楼的房子价钱都比其他楼的高。”

【观察】

“德不孤,必有邻。”作为孔孟之乡,济宁当地群众十分注重文明礼仪,“仁义礼智信”滋润着民风民俗。新形势下如何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邻里和谐,提升文明素质?从具体可感的邻里关系入手,打破“相见不相问、相邻不相识、相居陌路人”的状况,可谓找到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抓手。

邻里关系是个抽象的概念,邻居节要让概念“具体可感”落地生根。这里围绕5个字展开,即围绕建立新关系,促进邻里“和”;围绕共建新家园,突出邻里“净”;围绕营造新气氛,实现邻里“乐”;围绕树立新风尚,着眼邻里“助”;围绕发展新环境,组织邻里“学”。这5个字既反映了居民的普遍愿望,又避免了对个人生活领域的介入,廓清了“邻”与“里”的边界,成为吸引居民广泛参与的密码。

文明从来不是与群众对立的,而是群众的内在需求,推进文明的动力正蕴藏在居民群众中

【直击】

73岁的残疾老人赵洪起,正在接受社区颁发给他的兑换品——一口煮饭锅。

9月20日上午,记者在阜桥街道安阜街社区看到,赵洪起爱心储蓄银行的积分已达180分,到了兑换物品的标准。存折上,记录着每一笔积分:探望“三无老人”10分,清理卫生死角15分,矛盾调解20分……这几年,他时常看望独居的81岁老人蔡秀贞,还在老人生病时及时送医。

像赵洪起一样,这里已有为居民服务的劳动先锋、七彩阳光、邻里守望、青春风采、永恒旗帜、巾帼姊妹6支志愿者队伍,每位志愿者的每次行动,都会在爱心储蓄银行储蓄下积分。邻居节当天,社区还举办了志愿者招募活动,58岁的退休职工沙金美、70岁的郭忠泗都报名成了志愿者。

【背景】

文明市民巡访团、社区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红领巾文明巡访队,特色志愿服务在这里已形成气候。运河之都志愿者联盟,志愿者总数超过5万人,开展成规模的活动200多场次。上万名文明市民巡访员参与的“文明市民巡访团”,已经成为带动邻居们共建文明新风的主力军。

【回放】

在仙营街道谢营社区,有一位被众人夸赞的老人——李继乾。

15年前,他的大儿子因病瘫痪在床;接着,二儿子又因同一疾病瘫痪。不幸总是连串而来,他老伴又因脑血栓病倒在床。本应与儿孙共享天伦之乐的岁月,李继乾却要照顾三个瘫在床的亲人。

“老伴生活不能自理我不怕,两个儿子卧病在床也不怕,人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会有希望!”如今年过八旬的李继乾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坚持着,用淳朴的爱续写着感人的故事。今年9月20日,在邻居节活动现场,获评“感动任城十佳人物”的李继乾受到了表彰。

【观察】

十佳人物评选表彰、志愿者积分兑换、楼长积分制、好邻居好媳妇好婆婆评选……这些激发居民正能量的措施、不断涌现的先进群体,正在邻里间营造着人人向上、崇德向善的氛围。

邻居节本质上是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是否有生命力就在于其能否扎根于群众。在充分尊重居民意愿、运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动员和吸引群众参与的同时,坚持制度导向和典型引路,用制度设计、身边典型来辐射带动,也是避免邻居节热热闹闹一阵子的路径探索。

文明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把解决思想道德问题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统一,才能让邻居节更加“触手可感”

【直击】

记者在金城街道土城社区敬老院看到,这座呈L型的建筑已住满老人。社区党支部书记田华介绍,这里共有103套房,已住进了120多人,“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自愿入住,由居委会负责供应米面油等生活物资,每年免费体检一次,每人每月发放退休金800元。”

院子里的一栋二层建筑是活动区域。有老人在翻阅书籍,更多的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准备着邻居节的团圆饭。

“小区征地后大家感觉养老成了问题,市区政府和街道社区就开始想办法。”田华介绍,邻居节开展以来,这里会定期举办道德讲堂,教育子女们要孝敬。开始还有老人担心进了敬老院儿女不来探望了,没想到儿女们争着来尽孝心。

【背景】

把邻居节的目标、任务和群众的利益、诉求结合起来,这让居民们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邻居节的成果。2014年以来,任城区公共财政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民生支出每年增长10%以上,之后还设立了3000万元的扶贫基金。2015年,任城区仅邻居节期间就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演出320余场次,放映公益电影860余场,打造了只有开幕没有闭幕的文化盛宴。

【回放】

“好好培养孩子,有什么困难就给街道说。”在阜桥街道市木材公司宿舍,“阳光阜桥爱心救助金”的捐助人及街道负责人一起给受捐助的曹之义送上了3000元捐助金。“爱心救助金”将对街道困难群众的帮助形成长效机制。

互帮互助守望邻里亲情。目前,任城全区15个街镇全部建立了慈善分会,一半以上的村居(社区)建立了慈善联络站,筹集各类善款5000多万元,救助困难家庭1950户、困难群众8000多人次。

【观察】

爱心超市、养老院、救助基金,每一项举措都是为了一张笑脸,每一张笑脸都关涉一个家庭、一个小区的和谐与幸福。

可以说,随着人们需求的多样化,邻居节已不再是孤立的精神文明建设措施,实现着解决思想道德问题与解决现实利益问题的有机统一。邻里“和”,邻里“净”,邻里“乐”,邻里“助”,邻里“学”,在一年年的居民参与中,“守望相助、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在这里得到弘扬,乡亲近邻的援助之手,楼上楼下的张张笑脸,正让更多的居民感受着邻里的和谐之美。

本组照片由程天赐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