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是冲着‘圆成才之梦’来的”

本报讯(记者蒋菡)“不怕你笑话,我只有小学文凭,参加这样的比赛,我要比那些小姑娘们多花20倍的力气!”9月28日,在北京市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养老护理员项目决赛现场,48岁的选手张翠英告诉本报记者,“光考理论就有6本书,一本本啃下来真是不容易。虽然字差不多都能认识,但我的理解能力还是比别人要差一些,所以只能多花些工夫。”

来自石景山社会福利院的张翠英在选手中算是年龄较大的一个了。虽然已是临近退休的年纪,可还是想通过比赛圆一个自己的“高级”梦。“我现在是中级护理员,要是这次赛得好,就能评上高级了,这也是我最大的目标。”其实,中级再往上还有技师和高级技师,但张翠英觉得那些都是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了。

从2016年2月开始,来自北京市16个区、168家养老服务机构和职业院校的798名选手参加了这项技能大赛的初赛,最终有69名选手晋级决赛。根据规定,在竞赛中获得优异名次的选手,都有机会获得相应等级的养老护理员工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此外,决赛获得总成绩第一名的选手,还能被授予“北京市技术能手”称号。

据北京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技能大赛“展技能风采、圆成才之梦”的竞赛主题和相应的激励表彰机制大大提升了养老机构和养老护理员参赛的积极性。参赛选手基本涵盖了各种养老机构类型,众多业务骨干甚至部分管理干部都报名参赛。

同样来自石景山福利院的王华已经在这次比赛中实现了“两级跳”——在初赛中获分赛区第一,由中级晋升高级;在复赛中获分赛区第三名,拿到了技师证书。

33岁的王华告诉本报记者,有着本科学历的她已经从一线护理员走上了管理岗位,来参加这次比赛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也给其他一线护理员带个好头,鼓励他们不断进取。“养老护理员这个行业目前社会地位不是很高,我们首先要自己看得起自己,干一行就得钻一行,才能从这份工作中赢得社会的尊重,自己也能从中获得满足感甚至成就感”。

我是冲着‘圆成才之梦’来的!”快人快语的90后选手苏萌也觉得,类似比赛可以让从业者看到更多上升的空间,也能让社会对他们有更多了解。来自北京第一社会福利院的她是从卫校护理专业毕业的,算科班出身。“我很喜欢养老护理员这个职业。这次我参加比赛很紧张,院里的老人还都给我鼓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