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知道分子”?知道分子不同于知识分子,二者最大的区别不在于知道的多少,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转识成智”的能力,以及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具备了成熟的思考能力。知道分子确实意指那些知道的很多的人,是那些所谓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古通今、通晓中外的人。这种水平一般人还是达不到的,所以一般人还算不上“知道分子”。知道分子知道的多固然是好事,因此可以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的“学识渊博”,讲起来可以引经据典、妙语连珠而滔滔不绝,有时候也还能赚的几个清脆的掌声,因此还颇有几分自鸣得意的快感。知道分子知道的多首先就是对常识知道的多,这是因为常识较易获得而且具有知识上的基础性和理解性强的特点,除此还因常识是众所周知的因而也是无可怀疑的,所以免去了对其进行深入思考的必要和麻烦,可以在不问个苏格拉底式“为什么是······”的基础上就可以轻易的占为己有。因此常识是深得知道分子所喜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朔著《知道分子》一书

知道分子恨不得将一切知识都拥入怀中,而不愿也懒得去对它进行一番学究式的思考。“知道就行了,干嘛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以及“知道就行了,问那么多有意思吗?”就是知道分子的口头禅。知道并不等于懂得,懂得也还有真懂得与假懂得。知道分子大部分情况下是假懂得,但也不是没有真知灼见的可能,因而也还是可能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知识分子则相反,他们并不见得什么都真懂得,然而重要的是他们有追问的精神,有去思考深藏于常识背后的意义和价值的倾向,这种倾向才是可贵的,可贵就在于它能够使人趋向于智慧与贤达,趋向于成为一个有品位有情趣的人,趋向于成为一个有志向有理想的人。

知道分子都是不甘寂寞的人,因此总想着热闹的去处,也便在喧闹中表达一下如何要“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的几分空谷幽兰式的清高。互联网让这些人总算有了一个好去处,在网上他们可以很好的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权”,可以就很多话题发表自己的一番高深见解,因此也还深得一些网友和粉丝的好感。但知道分子往往缺少原创的动力,而精于去转发和转载一些“白岩松说”、“马云说”、“莫言说”以及“情感治愈系”和“抚慰心灵的鸡汤”等等之类的东西。

缺少一些创造性的东西是知道分子的一大特点。相比较而言,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就是有着创造和创新的冲动。其旨趣在于通过自己原创性的东西深化自己对于世界的看法,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知道分子往往喜欢在知识上的横向拓展,因而更喜欢凭借着面广料多的特点发几通批评,这是可以显示其实力的活计所以也他们也愿意乐在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罗·约翰逊著《知识分子》一书

知道分子往往都是追求自由的,他们最大的梦想就是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互联网恰好给他们提供了这样的便利。他们可以匿名发表任何想要发表的东西。这种自由的本性还体现在他们的写作与表达的风格上,这种风格与知识分子有着很大的不同。知识分子在写作上上追求的是学术的规范性,是推理与论证的逻辑严密性,是理论与现实的统一性。知道分子追求的是思想表达的快意性,追求的是雅俗共赏,因而只要符合其表达愿望的目的,写作方式是可以随意变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复观著《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

知道分子是从知识分子阵营中分化而来的,这意味着他们与传统知识分子还存在着某些联系。但是传统知识分子所具有的那种责任与担当在他们这里或者已淡化或者被置换,所以,他们虽然也会介入到种种社会问题之中,但谈论这些问题却常常是相对安全的。知道分子往往缺乏一种比较深沉的人文关怀,因为人文关怀需要的是对世间万物的大爱,对芸芸众生的深切关怀,对这个世界常怀感恩之心,并且愿意为提高人类的整体幸福而有所付出。就像博兰特·罗素所说的那样,“有三种单纯而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爱情无法抑制的渴望,对知识永不停止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痛彻心肺的怜悯。”知道分子是自由主义的,互联网影响下的知道分子,一方面表现出的是对现实的关怀不够,对当下的现实生活了解不深;另一方面是缺乏与大众的真正的交流与互动,网上的虚拟粉丝并不能够使他们倾听大众内心真正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