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庄奴为中国音乐留下了什么?

庄奴生前追忆邓丽君。( 新华社记者 王永卓 摄)">庄奴生前追忆邓丽君。( 新华社记者 王永卓 摄)

新华社福州10月16日电(记者尚昊 陈舒 陈旺)庄奴走了,这位95岁的著名词作家日前在重庆去世,留下了3000余首脍炙人口的歌词。

庄奴本名王景羲,出生于北京,1949年赴台,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为电影歌曲创作歌词。《甜蜜蜜》《小城故事》《又见炊烟》……他的一首首作品成为华语世界的音乐经典。

(小标题)共同记忆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这一首首歌曲,成为华人世界几代人的美好记忆,也搭起了两岸文化交流的桥梁

“庄奴和邓丽君的这些作品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标志。”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李淑琴表示。

“庄奴的歌词通俗易懂,清新淡雅。这些歌词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或者复杂的形式,却饱含真情实感,因此能够拨动听众的心弦。”厦门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前所长徐学说。

“歌词不能太长、太难,我们是为千千万万普通人写歌,要简单易懂,又要传情达意,要写出他们的心声。”这是庄奴生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当《甜蜜蜜》成为不少在华留学生学会的第一首中文歌曲时,也在记录着庄奴在中国当代音乐史上的地位。

庄奴生前近照。(孙京龙 摄 新华社发)

(小标题)诗词传统

在李淑琴看来,庄奴身上很好地延续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些特质。“在西方,音乐的旋律是第一位的,创作往往通过旋律来表达情感。然而,东方更注重的是文字,我们所谓的诗词歌赋,把歌词作为音乐的灵魂。”李淑琴说。

宽韵的字词,平仄的把握,意向的选取……庄奴的歌词创作已不仅仅停留在音乐的层面,更代表了文学创作的较高水准。

“如同柳永的词可以流传千年,庄奴的词能流传多久我很好奇,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词已经进入了经典的行列。”徐学说,“今天的词曲,也许会成为未来的唐诗宋词。”

“父亲直到去世前,睡觉的床前都会摆着唐诗宋词的书籍。”庄奴的儿子黄浩然说,“父亲最喜欢唐诗宋词,觉得那里的韵味是独一无二的。”

(小标题)心性淡泊

在音乐界里,庄奴与邓丽君二人亦师亦友的关系总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虽然两位老师的创作和演唱的结合已经成为经典,但庄奴老师和邓丽君老师其实只相见过一次,他们更多的是书信往来。”庄奴的学生、经纪人杨曦冬说。

通过书信谈论音乐,却并不在意作为邓丽君“幕后人”的光环;一首首歌曲传唱华人世界,却并不把赚钱放在心上。这让杨曦冬一度难以理解。

“我天生就是个写歌的,偶然入行,终身如此。”庄奴的一席话,卸去了学生心中的疑问。

“老师把名利看得很开,尽管生命里遭遇了不少坎坷,却永远充满正能量,笑脸迎人。”跟随庄奴先生学习作词12年的学生罗恒源说。

10月15日,庄奴生前亲友和歌迷送别庄奴。(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小标题)以情创作

有人说,庄奴是一位情歌圣手,但他的儿子黄浩然说,父亲的创作显然不止于此,“父亲的作品里还有很多体现的是家国的情怀和游子的感情,这一直是他人生里既沉重又甜蜜的部分”。

庄奴曾回忆,与亲人海峡相隔,这也铺就了后来他走上写歌这条路,因为太多情愫需要表达。

《问明月》《月光柬》《回家团圆》《还乡》《一个月亮》……从2002年开始,他走遍大陆,一山一水,一枝一叶,都被那写出了《小城故事》的一支纤笔描绘过,心中积蓄了几十年的思念和情感终于得以寄托。

“在汶川大地震之后,庄奴先生曾去汶川送物资,用文笔创作了许多充满关爱的公益歌曲。”黄浩然说。

“先生的作品都随心而发,真心而就。”杨曦冬说,“他常常告诉我们,创作音乐,所靠的唯有真正的感情。”

(原标题:庄奴为中国音乐留下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