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韶关,重走红军长征路

南岭,中国南部最大山脉和重要自然地理界线,横亘在湘桂、湘粤、赣粤之间,向东延伸至闽南。地处南岭山脉南部的韶关市是广东省北部的一个地级市,这里是北江上游,浈江、武江、北江三水交会处,与湖南省、江西省交界,毗邻广西。韶关人均拥有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居广东省地级以上市第一位,被誉为华南生物基因库。

从北京坐高铁8个多小时到达韶关高铁站,再坐大巴车赶往仁化县的路上,道路两旁的山脉让我一点也没有来到中国南方省市的代入感。这里的山没有江南的秀气,没有西南的温润,倒有一些北方山脉的粗犷。高大巍峨的山脉,层峦叠嶂,道路两旁的树木倔强地依山势往上生长着,看似杂乱无章,实则生机无限。有那么一刻,我以为自己来到的不是祖国南部,而是大西北的延安。是的,这次来韶关的任务就是重走长征路,眼中所见难免会与脑中所想结合起来,而之前我去过的最“红色”的地方就是陕西延安了。

1934年10月至11月,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部队从江西瑞金出发,10月中旬进入广东,经过南雄、仁化、乐昌和连县,突破国民党在粤北设置的三道封锁线,于1935年1月胜利横跨粤北,进入湘境后继续长征。红军在仁化县境内行军作战10天,甩掉了敌人的追击和堵截,进行了奇袭城口镇和铜鼓岭的战斗,摧毁敌人设在仁化县境内的碉堡26座,突破了国民党军设在城口至桂东间的第二道封锁线。

在仁化县长江镇,我们探访了曾经作为红军长征期间露营地的陈欧营下村。村头一棵360年树龄的小叶榕树旁边竖着一块碑,上面写着:“红军长征经过仁化旧址陈欧营下村”,下面详细记载着:红十五师(少共国际师)于1934年11月3日进入长江,沿前面部队的路线一天赶到陈欧,当夜在营下村宿营。1962年出生的萧生奎告诉我们,据他奶奶和大伯讲,当年彭德怀的部队就住他家,“红军来之前,百姓们都不知道,他们从老百姓处买吃的,给钱,给的比市场价还高一些”。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广东军阀与蒋介石军队有矛盾,而红军从江西过来又很便利,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红军部队放弃北上湘西北的计划,暂时避开了敌人的伏击。大概是因为这里没有经历硝烟弥漫的战争,所以当地人对红军路过此地的事情也一直不太放在心上。羊城晚报副总编辑周建平介绍说,1973年他来这里下乡时,问起当地人红军长征的事情,人们大都回答不上来。

直到近几年,人们才开始一点点回忆起那些年月的红军事迹来。有的听长辈说曾拆下过门板给路过的红军歇脚,有的说曾抱稻草给红军休息,但大都因为年代久远,拆下的门板早已不知所踪。说到这里,同行的记者们,无不为之遗憾。

我注意观察解说员萧生奎的表情,他始终笑着面对大家,有些局促,又不免紧张。一张黝黑消瘦的脸庞,让我不禁联想,也许,80多年前,他的奶奶和大伯面对突如其来的军队时,大概也曾有过紧张吧,当看到红军对他们秋毫无犯时,淳朴的他们只觉得自己做了一件该做的事情,并没什么大惊小怪。那一夜,对于当地的百姓来说,只不过是无数日夜中普通的一夜罢了。然而,在中国解放的道路上,却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在仁化县城口镇正龙街,一条狭长的巷子入口处的墙上写着:“红军长征露宿地:1934年11月初,长征红军占领城口后,对群众秋毫无犯,纪律严明,宁在此露宿街头,也不占民宿。”

据史料记载,1934年11月初,红一军团、红九军团等红军主力过城口时,在正龙街露宿。是月5日,国民党衡阳航空队受蒋介石命令飞往城口,对红军实施侦查和轰炸。正龙街口等地遭到疯狂轰炸。炸毁民房5间,炸死居民10人,伤1人。整休的红军战士迅速行动,抢救受害群众,救治伤者,掩埋死者,上门慰问伤亡家属。

国家动乱,百姓遭殃。在那个战争年代里,最无助的就是百姓。面对荷枪实弹的强大军队,面对敌军飞机大炮的狂轰乱炸,百姓心里一定有一杆秤,谁才是人民的军队?如今的正龙街头,早已没了当年红军的足迹,我们只能靠想象来还原,困极累极了的红军和衣躺在街口巷子里的情景。在正龙街口,我看到了吃完午饭正在休闲娱乐的人们,他们的眼神是安详的,过着悠闲缓慢的乡村生活,我问一个小学生:“你知道红军长征吗?”小姑娘回答:“知道啊。”“从哪里知道的?”她腼腆地笑笑:“老师上课讲过的。”再打算追问的时候,小姑娘一溜烟地快步走开了。

我想,还是不要打扰他们了吧。重走长征路,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一次探寻历史的机会,也是一次自我思想提高的机会。而路过这里,却不惊扰这里的百姓,我想,这就是我此次重走长征路最深刻的体会。为人民服务,记在心里就好了。没必要在嘴上嚷嚷,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