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搭天梯的人——记北京某特种工程技术安装总队

  基地建设现场的指挥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黄硕 余俊杰)2016年6月25日晚上,对很多人来说只是个普通的夜晚,而对于李建平却意义重大。他还记得那晚自己一会儿看看手机,一会儿盯着电视,一刻不得歇地等着那个重要消息的到来。

晚上8点多,电视上快讯传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新建成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千里之外,李建平看着这条简短的新闻,眼眶禁不住湿润了。

让他心系的不只是万众瞩目、刚刚升空的长征七号,更是火箭腾空离开的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那是他曾经为之建设奋斗了四年零三个月的地方。

  文昌发射基地开工仪式

2009年,为了适应航天事业长远发展,满足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任务需要,中国开始在海南文昌建设首个低纬度滨海发射场。

接到任务前往海南进行发射场建设的就是作为高级工程师的李建平所在的北京某特种工程技术安装总队

这支低调的队伍虽然不为公众所知,却早在1951年就建立。65年间,它先后承担了原子弹试验塔以及酒泉、西昌、太原、海南四大卫星发射场的建设,为东方红卫星、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嫦娥系列探月飞船等重大航天工程打下了牢固基础,是一群真正意义上“搭天梯的人”。

  发射塔架高空安装现场

作为第一批前往海南为“天梯”奠基的队伍一员,安装总队工程师雷逢胜至今还清楚得记得自己动身的时间是2009年的大年初六,阳历1月31号。“当时年还没过完,家里人也有点不舍得,但是任务来了就要立刻执行。”他说。

初到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附近的建设场地,迎接雷逢胜和战友们的是一片片的椰林野地,而他们要对这些地块全部进行“三通一平”,即通水、通电、通路、平整土地。

在近九个月的时间里,顶着热带的高温,伴着丛林中的蛇虫,冒着在勘测中掉进流沙被吞没的危险,“拓荒者”们终于完成场地改造,迎来了9月份的发射场奠基仪式。

然而一切只是刚刚开始。在往后的正式建造中,更大的挑战和工作量在等着安装总队的队员们。

  文昌基地的日常作业就在一片片的椰林之上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的两座发射塔都邻近海边,地下施工时要防止渗水;为保证发射塔能承载新型运载火箭的大吨位,塔架主体不像以往几个基地一样使用纯钢结构,而要使用建造更费时费力的钢筋混凝土;为防止海边盐雾腐蚀,发射塔一些关键部位要使用特殊的热镀锌铝材料,搬运组装这种怕碰怕摔的材料又要耗费一番精力……

从2009年初“开荒”到2014年10月竣工,加上2016年6月长征七号发射前的一年多合练保障期,前后共七年半的时间,安装总队先后派出1000多人次前往参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建设,常驻人员约400人。

安装总队工程管理处处长王玺2009年5月到达文昌,至2013年11月离开工地,三亚一次都没去过,最近的文昌市只去过四五次。海南留给他唯一记忆的景点,就是每次在工地上隔海远远望到的,被称为“琼东第一峰”的铜鼓岭。

“我们一般工作时间是早上6点半到晚上8点半,但忙的时候可能4点半就要起床开工。”王玺说。

紧张的工作让回家也成了奢望。四年多的时间,王玺没有回家过一次春节,家人想来探亲,他怕忙起来照顾不到,也拒绝了。

  安全帽和迷彩服是施工现场的“标配”

安装总队二营营长张健说,虽然部队驻地在北京,但队里人一年到头都在五湖四海的工地上跑,只在入冬以后会放一两个月的假。驻地的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下雪,因为这意味着爸爸可能就要回来了。

王玺出发去海南时,儿子才一岁多,因为每天都和家里通电话,他庆幸幼小的儿子和他“还比较亲”,而不像一些战友那样回家时孩子一时半会儿都不认。有一次打电话,妻子跟他说,儿子今天说了一句“爸爸最辛苦”,他为此感动很久。

除了和家人说说话,王玺每天通电话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报平安。布满裸露钢筋的工地,经常性的高空作业,常年高压工作对身体的侵蚀,意味着这群搭“天梯”的人同时也是“走钢索”的人。

  夜幕降临后,作业往往仍在继续

2015年1月,已经在发射场工作了近三年的李建平左手突然失去知觉,回到北京检查发现,是多年颈椎病引发的神经压迫所致。经过手术治疗,知觉恢复了,但留下了后遗症,左手至今无法完全伸展。

即便如此,治疗结束后,54岁的李建平又回到了海南。

1979年入伍进入安装总队,李建平十分自豪的一件事就是亲自参与过西昌、酒泉、太原、文昌四大发射场的建设。30多年来,他陪伴发射塔的时间甚至多过陪伴家人。用他自己的话说,一个个发射塔架“就像自己的孩子”。

2005年,李建平接到任务参与拆除位于西昌发射中心的3号工位,以在原址建设新塔,这正是20多年前他与战友共同奋斗建成的。拆卸开始前,他拦住别人,从下到上把“老伙计”又爬了一遍。

“我跟别人说,我还记得某个位置有我们亲手焊上去的一个日期。他们不信,我就按记忆爬到那个位置,一看果然还在。”说到这里,李建平脸上有掩不住的笑意。

尽管家在北京,但是李建平在这里待过的日子加起来只有几年,其中还包括他在北京施工的时间。更多时候,发射场已经成为他的第二个家。

  发射塔架高空安装现场

对于王玺、雷逢胜以及更多安装总队的人来说同样如此。在长征七号发射成功之际,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转场奋斗在异地的工地上,默默地朝向天空搭建又一座“天梯”。

李建平现在仍然每天工作在工地上,他说自己应该会像很多老工程师一样,在工地上迎来退休。他也坦言这个工作确实“不容易”,但航天发射的成功又总令他鼓舞:“最自豪的就是看到自己参与建设的发射塔把火箭送入太空!”

(北京某特种工程技术安装总队供图)

(原标题:搭天梯的人——记北京某特种工程技术安装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