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清欠,走好“最后一公里”

一位农民工领到了被拖欠许久的工钱。(资料图片) 视觉中国 供图

新闻背景

近年来,各地对农民工工资清欠力度不断加大,建筑施工领域表现尤为明显。从明确恶意欠薪入刑到提出2020年努力实现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的总体目标,国家和各地方政府为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推出了系列防范治理措施,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四川作为农民工大省,率先在全国建立农民工欠薪源头治理体系。效果如何?记者进了探访。

10月20日,四川省全面启动为期三个月的执法排查行动,将重点对建设领域施工企业等各类用人单位依法支付农民工工资情况、企业经营者拖欠工资逃匿情况、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情况进行重点检查。

四川作为农民工大省,率先在全国建立农民工欠薪源头治理体系,却仍未走出年年清年年欠的怪圈,其中农民工实名制管理、总承包支付责任制等诸多清欠举措存在落地之困。

数据统计,2015年四川省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478.9万人,受经济下行影响,涉及欠薪人数上升至32.2万人,同比回升13%。但欠薪发案率(欠薪在监察案件中的占比)仍低于全国其他24个省区。四川省的清欠工作也可圈可点,当年共为农民工等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26.7亿元,依法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375件,公安机关立案209件,法院判决2件,最高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2万元。

尽管如此,四川省治理农民工工资拖欠前景仍不容乐观。正如四川省政府的一位负责人所言,“形式依然严峻,困难与挑战并存”。

防拖欠举措看起来很美

近年来,国家持续关注农民工讨薪难。2006年,国务院将“抓紧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列为做好农民工工作之首;2007年,全国总工会推进10项维权机制建设,共清理补发农民工工资430多亿元;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明确恶意欠薪入刑,最高将处七年有期徒刑;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努力实现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

一位资深法援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治理农民工工资拖欠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依法依规则简单,但现实情况远比想象纷繁”。

四川省人社厅在长期调研中发现,当前农民工的欠薪治理缺乏适应转型特点和发展需要的有效法律秩序,普遍出现了应急成效显著、治本作用不足的周期现象,工资性质改变、支付主体多元、清欠责任不清、工程纠纷交织、治理权责分治等综合导致了欠薪问题长期性、反复性、复杂性的态势和特征。

作为农民工大省,四川近年来在全国率先建成以部门、企业、地方三大责任为纲,以执法、监管、协调、应急、打击等多种手段为目,以源头治理为主的全程治理体系。目前国家要求全面实行的农民工实名制管理措施,早在2010年便于四川成都开始先试先行;农民工工资由总承包企业直接发放的创新做法还被认定为先进经验得到广泛借鉴。

日前,四川省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暨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电视电话会议上,再次明确9条措施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除前述举措外,还包括落实欠薪清偿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制度,推行工程款支付担保制度,推行过程结算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等诸多方面内容。

此前,四川省曾提出建立劳务分包、工资不分包的制度,是从源头上保障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发放到位最为有效的方式。然而,这些防拖欠举措,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落实难问题。四川省人社部门对此认为,由于农民工流动松散、群体庞大,很难建立相对稳定的劳动关系,加之建筑市场长久以来推行的劳务分包模式带来的劳务关系责任主体多元化,均导致现行举措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监管难度较大,相当部分需要依赖施工单位的自觉性,因此推进成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清欠面临 “ 最后一公里 ” 之困

《工人日报》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在四川省多措并举治理欠薪的背后,绝大多数建筑领域农民工对现行规定下的工资发放问题表示不知道、不了解、不知情,更有甚者对他们自身所处的真实情况讳莫如深,但包工头挂靠空壳劳务公司、农民工未依法签订劳务合同等现象十分普遍。

“咱不懂法,为了工作,不会在程序上太较真,有工资拿就行。”今年54岁的陈书军现在成都一家建筑工地做木工,今年上半年他还曾远赴马来西亚修建跨国项目,自费体检办护照,国外工作一年整,回国时仍有3万多元工资未能领到。他告诉《工人日报》记者,他和工友都是经熟人介绍去的,被拖欠工资的也不仅他一人,同去的200多人都面临相同情况,“现在老板连电话都不接了,不知道年底能不能等来转机”。

“家里只有3亩地,全家老小就算不吃不喝,每月都得将近800元生活开支。”陈书军说,比起政府那些他“听不明白,搞不懂”的政策,他更关心到55岁无法到工地打工后的出路在哪里,“被欠的工资实在拿不到就算了,抓住眼前的才最重要”。

记者采访发现,陈书军的说法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农民工的务工理念。正如有农民工法援律师所言,真正能够借助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农民工仍是少数中的少数,而作为治理欠薪政策的受益者,农民工自身权利意识的薄弱,给了相关中间环节“暗度陈仓”违法违规的底气,而这也成为根本性清欠难以跨越的“最后一公里”之困。

行业洗牌或可终结欠薪痼疾

记者了解到,针对欠薪问题因工程纠纷交织在岁末年初集中凸显的特点,四川省每年都会提前组织人社、住建、公安等部门开展全省专项检查。10月20日,四川省已全面启动为期三个月的执法排查行动。

据统计,四川省2010年至2014年的5年间,在每年专项检查中发现,建筑施工企业欠薪占所有欠薪企业70%左右;建筑业农民工被欠薪人数占所有被欠薪农民工人数高达84%。因此,四川省劳动监察部门认为,在经济下行大背景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筑业仍将是欠薪主要领域。但同时,四川省劳动监察部门也提出,农民工工资拖欠痼疾涉及到的农民工社会现实处境、建筑市场劳务分包传统,以及经济形势导致的资金链断裂等诸多问题,均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

“至少现在大家对不得拖欠农民工工资形成了共识,这也是进步的体现。”四川省住建厅清欠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工程建设关系政府税收、人民就业等诸多重要内容,治理农民工欠薪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当然为确保农民工工资最大限度获得保障,在这一过程中,相关部门的巡查与监管同样不可或缺。

“未来,建筑行业的重新洗牌也许会改变农民工的尴尬处境。”该负责人称,目前四川省正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加快培育建筑产业工人队伍。以建筑业企业新资质标准施行为契机,鼓励施工企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将一部分技能水平高的农民工招用为自有工人,不断扩大自有工人队伍,“当农民工真正完成从流动就业人员向新型产业工人的转变,工资拖欠问题或可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