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考古八周刊|“东方神器”西游记

大家吼啊!古仔和八妹又来啦!

这次的“考古8周刊”咱不挖墓,来聊聊“东方神器”——陶瓷,从中国去往西方,成为全球偶像的故事。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发现了火,从此告别茹毛饮血,拥抱烧烤。

但烧烤吃多了会上火耶,那会儿也并没有降火凉茶,于是人类又想到了煮食。

But,用啥器皿煮?

在尝试破瓠、蚌壳均宣告失败后,快要绝望的人类偶然发现,泥土和适量的水混合可以捏出各种形状,用火烧到一定温度后会变得更加坚硬,可以拿来盛、煮食物啦!

革命导师恩格斯认为,学会制陶术,是人类蒙昧时代结束的标志。

就当大家都在制陶的时候,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却领先一步,通过研发石灰釉、提高烧制温度等方法,将陶器升级成了玻璃质含量较多的瓷器!

   分分钟帮你提亮肤色,石灰釉和高温汗蒸更配哦~

经历了许久演变,大约在唐代,中国瓷器开始大量外销至东亚、东南亚、中东等地。之后,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瓷器和它的小伙伴丝绸、茶叶一起被转运到地中海沿岸,在西方世界艳惊四座。宋代起,瓷器的输出量逐渐超过丝绸,成为中国出口产品销量之王,其中绝大多数便是闻名天下的景德镇瓷器。

   元代景德镇制“盖涅雷斯·方特希尔”瓶,现藏于都柏林爱尔兰国家博物馆。

中国瓷器在西方不仅成了“网红”,粉丝都还很高端——

奥斯曼帝国君主默罕穆德二世的托普卡帕宫里,收藏着12000多件中国瓷器,比现在四处收集手办的动漫宅们还要疯狂;

18世纪的德国和奥地利皇室贵族们,会在中国瓷器上镶金嵌银,改装成各种“浮夸风”装饰品,就像这对乾隆年间景德镇制白釉碗,两碗対扣再加装铜饰,就变成了一件洛可可风格的摆件;

波兰国王约翰三世则在维拉努哈宫专门用一间侧殿陈设中国青花瓷器,还有神圣罗马帝国的查理五世、法国的亨利二世、英国的玛丽王后……都是中国陶瓷的“迷弟”“迷妹”。

这些人里最疯狂的,要数撒克逊选帝侯奥古斯特二世。

他专门建了座宫殿拿来藏瓷器不说,还看中了邻国普鲁士国王威廉的妃子……珍藏的瓷器,于是乎~

他就用600名高大强壮的士兵跟威廉换了127件瓷器……厉害了我的哥。

对于当时的西方人来说,陶瓷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尊贵身份的象征,更是刷新他们餐桌礼仪的“东方神器”。

   一件被饰以黄金的景德镇瓷碗。

因为瓷器贵重,除了平日当作摆设,重大宴请场合也要拿出来用用才能“显摆”出主人家与众不同最时尚的格调。

18世纪以前的欧洲,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其实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优雅。随着中国瓷器的进口,一场“饮食革命”发生了。欧洲上流社会的饮食成为一种社交活动,而从中国进口的套装陶瓷餐具就是餐桌标配,用餐礼仪也变得繁琐起来。

“东方神器”这么受欢迎,其他国家自然也想偷师,发发财。然而,中国陶瓷的制造工艺一直是个不传之秘。

   尽管有日本的伊万里瓷(左)和荷兰的代尔夫特瓷(右)等高仿品,但终究不能与正宗比肩。

直到一个名叫殷弘绪的人出现,中国陶瓷的制作工艺才被揭开神秘面纱。

这名字看着像个文弱书生?NO!

人家本命叫昂科雷克莱,是个法兰西男子,在清朝康熙年间作为第一批法国耶稣会赴华传教士之一来到中国。而此人的传教地,恰恰就是江西——江西有啥?景德镇呐!明清时期的中国瓷业“扛把子”,皇室御用瓷器也基本从这儿产出。

凭着不明觉厉的社交本领,殷弘绪不仅和当地官员关系很好,还和老百姓处得不错,这就使得原本不允许长住景德镇的他,竟有机会出入各个窑厂。慢慢地,他探听出了一些关于景德镇陶瓷制作的秘诀。

1712年9月1日,殷弘绪给中国和印度传教会会计奥日神父写了一封信,生动、具体地谈到了瓷器生产过程中胎土、釉料、烧成等一系列流程的细节。时值中国瓷器在欧洲风靡之际,该信一经发表,整个欧罗巴都high了。

欧洲瓷器制造商和匠师们仿佛看到一夜暴富的希望,纷纷托人来信询问更详细的技术细节。

年近六旬、早已升调到京城的他又在1721年年底专程到景德镇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考察,并在次年1月25日写了第二封信,重点回答了陶瓷制作的另一些具体问题。

前后两封“秘籍”到手,法、荷、意、英等国开始大造瓷器,各种艺术风格的陶瓷制品也随之出现。陶瓷也由此,真正成为了一门世界性的技术&艺术。

八了这么多,你是不是也想去景德镇淘淘宝?虽然一年一度的瓷博会今天闭幕,不过没事儿,景德镇还有雕塑瓷厂、乐天陶社、三宝艺术村……

   集结中、荷、韩等国新派陶瓷艺术家作品的“蓝色革命”景德镇——代尔夫特陶瓷艺术展现场。   在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现场被展品吸引的小盆友~

这些地方汇聚了世界各地的陶瓷艺术家和他们的精彩创意,常年开放等着你哦~

八妹:陈子夏

古仔:吴锺昊、万象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考古八周刊|“东方神器”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