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透视“人单合一”的海尔模式

由于中国经济总量在全球占比较大,产业层次复杂,组织主体众多,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宏观调控方式和市场主体的微观制度创新成为全球瞩目的理论创新焦点。近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把海尔作为全球工业转型进程中的下一代工业范式的典型向全球进行推介。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等管理理论学者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人单合一的海尔模式将为正在深入推进的供给侧改革,提供重要的微观制度创新样本。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一种中国的宏观经济学话语,海尔总裁张瑞敏认为,不要把这项改革单纯地理解为宏观调控政策,企业要把它当成未来十年最重要的市场机遇来对待,海尔今年第三季度业绩的高速增长在某种程度上佐证了这个观点。对此,罗清启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力到现在还是被低估,而且还是大大地被低估。因为中国经济体量的关系,改革一开始就超出一国的范畴而具有了全球意义,它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全球供应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变化,那么我们要用什么样的组织管理方式,用什么样的产品结构去呼应全球市场将是中国企业未来十年最重大的课题。德国一家覆盖欧洲的零售企业向海尔的一款全球独创的双滚筒洗衣机敞开了大门,原因是这款产品的需求创造能力超过了原有发达国家的最高端洗衣机,中国的产品成为欧洲市场的高端产品,这在以前完全是不敢想的。

互联网的通信特征是消除了距离,这种技术能力使供给侧和需求侧具备了零距离的物质条件,但在一定意义上说,这种状态下的互联网技术仍然不具备成为客观现实生产力的条件,我们必须用一定的组织形式把供给侧和需求侧零距离地组织起来,新的互联网式的生产力才能大规模地迸发出来,发达经济体的经济仍然深深地沉浸在“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氤氲的制度惯性之中,我们供给侧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从全局的广度和结构性的深度去推进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零距离直连,这个直连的战略机遇期大约在十年左右,企业应该尽快地并轨到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轨道上来。

罗清启进一步解释了供给侧改革通过 “握起来的手”,用平台形式把供应和需求确定在一个组织内。 海尔人单合一模式最重要的制度突破是用平台形式把供应和需求确定在一个组织内,改变了传统经济学中供给与需求的二元分离状态,“握起来的手”则是供给与需求的总计划性的准确性地对接。这种模式的特点不再需要去产能或者去库存,供给和需求的错位在微观制度设计上就已经去除了。海尔的模式还在探索之中,它之所以能引起发达国家管理理论界的关注,主要还是发达经济体本身经济转型的需要,因此,国内相关理论界不要把海尔作为一个转型个案去研究,要把它的模式放到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互联网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去研究才更有意义。

罗清启认为,从经济总量上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我们的经济总量不能仅仅停留在大规模的加工制造这个范畴之内,必须进行质的跃迁,这是我们进行大规模的供给侧改革的制度化动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的着眼点是创生新的经济形态和新的经济运行制度形态。从历史上看,国家财富的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对综合技术资源获取的能力,二是组织这些综合技术资源的能力。今天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实际是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经济组织能力的综合体现,比如福特模式或者是丰田模式实际就是发达经济体经济组织能力的一种抽象的表现形式。(闻迅)

(原标题:透视“人单合一”的海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