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对很多科技媒体来说,都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因为暴风魔镜的CEO黄晓杰和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心有灵犀地选择了这一天,通过官方微博和内部邮件的不同渠道,发布了两篇文章,而这两篇文章,完全可以支撑起一周的热门话题。今天观察君就从《致所有关心暴风魔镜的朋友》说起,讲讲暴风魔镜没说出口的那点事儿。

今年下半年,明眼人都看出来,VR行业正在回归理性,不复年初时近乎疯狂的热度。幸而,经历了互联网行业的崛起与冷却,大部分创业者和观望者并未因这些波动感到恐慌,尚保持着基本的冷静和理性。然而十月中下旬,国内知名VR企业暴风魔镜裁员50%的新闻一出,业界的平静被瞬间打破,大量以“暴风裁员”+“VR寒冬”为关键词的文章接连出世,一时间,坊间开始谣言四起。

那么,是什么让一家公司的”私事“几乎影响了大家对整个行业的认知呢?这与暴风魔镜强大的PR能力是密不可分的。事实上,暴风魔镜和其背靠的暴风科技风格大致相同,还记得暴风科技曾经创造的连续29个涨停,复盘后暴跌40%的事件吗?这和暴风魔镜年初获得2.3亿融资,估值14.3亿,年底便裁员近半的现状何其相似。

不提过去的妖股风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暴风首次回应裁员事件给出的理由是否站得住脚。

原文:
感谢大家对暴风魔镜最近人员调整的关注,无论是提出的建议,还是批评或者担忧,我相信大家都是善意的,因为大家关心的是VR这个行业怎么了,作为国内VR行业代表厂商的暴风魔镜怎么了

过去一年,VR从默默无闻到炙手可热,再到今天行业降温,很多人开始担忧:“VR是否有前途?VR的时机是否太早了?”这让我想起两年前第一次使用Oculus的感受,虽然还很晕,但是立刻让我想到了《黑客帝国》——今天的VR不就是Matrix的原型吗?如果有一家公司能够创造一个让人无法区分现实和虚拟的世界,能够让人在这个世界里娱乐、交友、赚钱、消费,乃至体验到各种不同的人生,那么这家公司一定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当然今天的技术离《黑客帝国》的体验还有很大差距,而且历史的发展从来都不是线性的,但是我相信,最终VR将会是人类终极的生存状态。

我坚定地相信VR的未来。

在回应信的开头,暴风方面使用了巧设悬念、情感导入以及故事导入三个写作方法,显得文采斐然,值得称赞。但是,在写作时,它们也明显地避重就轻,很多问题没有解释清楚,此处,需要一些“注释”来进行补充说明。

为什么暴风魔镜会被称为“国内VR行业代表厂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在已知国内著名VR厂商中,暴风魔镜(可能)是出货量最大的。

事实果真如此吗?据某低端VR眼镜盒子生产工厂的工作人员透露,在深圳,从事低端VR眼镜盒子加工的工厂有大小100多家,保守估计月出货量便可达到2000万台。这些订单会流入海内海外两个市场,而最受欢迎的一款眼镜盒子VR BOX,每天的出货量就可达到2万余台。如此算来,这款眼镜盒子的年销量至少在500万左右,暴风如果和它比量,大概是比不赢的。

但暴风魔镜却巧妙地避过了这些低端盒子,而是去和那些听上去和他们差不多“重量级”的公司(注意,此处的公司基本不以VR为主业)比销量,而不去考虑彼此产品价格和质量上的差异,所以销量冠军自然毫无悬念。而在对比的同时,暴风总是不经意地忽视掉用户对其的负面评价。

简单来说,“和大牌比销量、和山寨比质量”正是暴风打败一切对手,成为“国内VR行业代表厂商”的最大诀窍。事实上,这个做法在短时间内很难被模仿甚至超越,因为大部分大牌厂商的确也拉不下脸来做同样的事情。

Oculus刚开始也很晕,但是现在不是很厉害吗?

接下来,暴风魔镜官方使用Oculus来与暴风魔镜作对比,从他们的措辞中我们不难看出其想表达的是,2年前,Oculus的产品也很晕(大概和现在的魔镜差不多),但是现在他们已经很棒了(未来魔镜大概也会那么棒的)。

但是,暴风没有提到的是,2年前,Oculus的体验效果的确很差,所以小扎根本没让Oculus上市,而是让团队潜心研究,不断升级,直到2016年,他认为体验已经可以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才将产品推出上市。而同样是2014年,暴风魔镜已经推出了自己的1代和2代产品,上面爆料2000万出货量的制造工厂工作人员也表示,当时的市场对暴风魔镜的反馈并不好。

刚刚过去的10月份非常有意思,出现了三场关于VR的重要发布会,分别来自Google、Facebook和微软。

10月4日,Google在其年度新品发布会上推出了Daydream View头盔、体感手柄和Daydream ready的Pixel手机。这对移动VR体验来说是一个质的升级,因为它不仅基本解决了眩晕和清晰度问题,还增强了交互。很快普通用户只需要花200块人民币,买一个Cardboard头盔加上一个手柄,配合一台Daydream手机就可以有良好的VR 体验。在未来一年,相信主流的Android手机厂商的旗舰机都会推出Daydream手机。这样2017年,全球至少1000万-2000万台Daydream手机,预计2018年,全球至少新增3000万-5000万台Daydream手机,2019年至少新增1亿台:这样未来三年就会有接近2亿台Daydream手机的保有量。这将会是一片新的蓝海,整个互联网新的增长点;对于VR而言,也是如此。

10月7日,Facebook举办了Oculus开发者大会,展示了虚拟社交的未来,同时宣布将会推出移动一体机。Oculus的CTO卡马克预测:“我认为未来属于移动,我们应该多考虑考虑10亿用户,如此庞大的用户不是建立在PC平台之上的。PC上的VR软件将扮演"创新组"和"实验室"的角色,成为创意的源头,而成功的例子将被推广至低端平台。”这个判断和暴风魔镜成立第一天开始所坚持的移动路线是完全一致的!我们认为未来90%的VR市场是属于移动的,10%是属于PC或者主机平台的。

10月26日,微软举办了新品发布会,推出了299美元的VR头盔,同时配套了Paint 3D和Creators Update这样的软件,将3D制作变得简单,让人人都会操作,就像大家现在都会简单使用Office办公软件一样,让每个人都成为内容的建造者。

Facebook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公司、Google和微软这样的操作系统公司介入,无疑将会推动整个VR生态链迅猛发展。因此我认为现在是VR爆发的前夜,2017年VR的发展一定会超出大家的预期。

接下来,暴风魔镜官方用排比式举例,援引谷歌、脸书、微软三大发布会的内容,旨在从潜在市场、移动趋势以及内容制作等三方面,说明VR的前途无可限量,同时类比自身,让人将暴风魔镜与三大巨头下意识地关联起来,特别是在第二点中,这一目的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么我们来逐条分析。

Daydream手机市场留给暴风的机会有多大?

谷歌发布Daydream系统是一件喜大普奔的事情,未来三年,Daydream手机的保有量即使没有2亿,大概也差不了太多。但是,手机保有量是否代表市场规模?

看看今年国内手机品牌销售市场占有率吧,排在前列的公司,华为、苹果、小米、三星、金立、乐视、联想……可以说,超过7成的公司已经研发了或正在研发专属于自己手机平台的VR眼镜盒子了,而一旦VR普及,其他手机厂商陆续入场的机率很大。至于那些“其他”类的手机,别忘了华强北的强大战斗力。所以,谷歌的Daydream普及率的确是可以说明VR行业的未来是一片光明的,但对暴风是福是祸,目前很难判断。

暴风坚持的路线没有错啊!

移动VR是未来趋势,这一点暴风没有错,但问题在于,这不是暴风一家的判断,而是普遍的所有人的共识。所以暴风方面那几欲跃出纸面的骄傲,的确很难理解从何而来。

未来VR内容制作难度会下降

这一点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要明确几件事:首先,微软299美元的头盔对标的将是HTC VIVE、OCULUS RIFT 以及PS VR这三大厂商,绝非暴风魔镜(这点一定不要误会);其次,3D内容并不能等同于VR内容;再次,虽然人人都可以做,但真正能够达到商用级别甚至经典的应用/影视/游戏作品,绝非谁都可以制作。就像我们每个人都会使用画笔,但是几个人能做出2D电影或者游戏?或许是考虑到这是常识,所以暴风没有在文章中解释清楚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过去两年里,因为整个中国VR行业一穷二白,所以暴风魔镜作为拓荒者不得不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除了硬件,我们还做了应用商店、视频播放、社交和游戏,还有行业垂直应用的尝试,如房产、汽车、旅游、UGC等方向。到今天,我们的硬件销量已经突破200万台,在京东上市场占有率超过80%,用户每天的使用时长超过30分钟,月活跃用户突破150万。这说明用户在积极的拥抱VR,而随着Daydream带来的体验升级,用户的使用时长和活跃度会进一步的增加。

这次的资本寒冬很冷,对于我们一度超过500人的队伍而言,有很大的经营压力,所以我们前段时间做了拆分和裁员。首先把那些取得了一定成绩的业务孵化出去,成为生态子公司,借助外部资本更好的发展。另外,通过裁员优胜劣汰,提升内部运营效率,并聚焦业务。现在魔镜团队有300人,这依然是国内团队规模最大的VR公司,我们将会聚焦在最核心的软硬件平台上,把头盔、核心技术和入口平台做的更好。

我们应该庆幸,在这次VR互联网革命中,中国和美国几乎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当然,美国人在技术上相对领先,但我相信中国公司会快速赶上,同时利用巨大的市场做模式创新。

请大家对VR多一些宽容,既不要因为这个行业短期的利好就过度追捧它,也不要因为一些风吹草动就过度贬低它。

我觉得每个中国的VR从业者都值得尊敬,因为大家都很勇敢,在努力的做各种尝试,这些创新都会推动行业的发展,我们马上就会迎来VR的春天。

2017年注定将是VR指数级爆发的一年;而有了Daydream的助力,我相信移动VR的体验会更好。暴风魔镜明年的销量要突破1000万台。在未来5年,我们希望服务10亿的用户!

在过去的两年里发生了什么?

不可否认,由于暴风公司在PR方面的努力,对于VR行业的整体宣传是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的。但是正如暴风在文章中所说,过去两年中,他们做的大量基础性工作是由于当时市场不太行,因此“不得不做”,那么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只能说暴风还是任重而道远呢,请一定要加油!

时长有什么问题吗?

不久前,小扎曾在演讲上指出,现在每个月大概有100万人在使用VR头显。这个数字旨在说明小扎对于行业前景抱有乐观的态度,有媒体分析,小扎所说的数字大概是指的全部用户,而非GEAR VR和OCULUS用户。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小扎大概是没把暴风魔镜算进去。

这次资本寒冬真的很冷吗?

对于这点,下面这些新闻标题可能比所有回答都更有力度(下列投资均发生在今年10月以后):

  • VR游戏公司『思熊游戏』获北极光创投千万级天使轮融资

  • 创作虚拟形象的VR公司,由中国资本领投完成770万美元融资

  • 小熊尼奥完成2.5亿元B轮融资,推出MAGNEO?尼奥放大镜?(AR公司)

  • 虚拟看房平台思为获2500万A轮融资

  • VR社交+VR内容聚合平台,蓝光VR大师获5000万A轮融资

  • 融资800万美元,IrisVR要用VR改变建筑领域

中国和美国真的几乎在同一起跑线上吗?

看到这里,业内人士大概已经可以判断,这篇公关稿是写给那些对VR基本不太了解又很感兴趣的广大群众的。在几乎全部底层技术专利都掌握在美国方面时,能够如此自信地说出这样的话,只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出于某些考量故意用来鼓舞人心;另一个则是自己真心这么以为。出于礼貌, 我们认为暴风方面一定是出于提振行业士气的考量才如此说。但是相比于自欺欺人,了解自身与美国间的差距再奋起直追或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暴风把哪些取得成绩的业务孵化出去了?

焰火工坊你们听说过吗?不过孵化这个词他们可能不太认可。

1000万台,10亿用户,你怎么看?

与君共勉!

说实话,比起国外,中国的消费者可以算是最宽容、最容易满足的一个群体。有几个VR企业因为提供的VR眼镜质量不过关而被人投诉到消协或质检局?又有几个VR企业因为产品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天天收到律师函?答案是没有。相反,淘宝上各类VR眼镜,即使质量极差,也能收到用户类似“性价比高”、“新鲜有意思”、“好便宜”这样的正向评价。面对这样可爱的一群消费者,VR硬件设备企业应该用什么回报他们呢?

答案只在你的心中。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喜欢的话就让更多小伙伴看到它吧!本文于微信公众号VR行业观察首发,想收看更多有趣的VR资讯,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VR行业观察(VRdiscover)吧!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