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孙中山大传》,作者:杨博文,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1894年秋,孙中山从上海经日本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檀香山。在孙眉的帮助下,在当地华侨中积极开展革命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当时檀香山共有华侨2万多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因为在家乡生活不下去,被迫离乡背井,漂洋过海的。孙中山鼓吹革命的活动,尽管也遇到一些麻烦,却很快在当地华侨中得到响应。

在大哥孙眉的积极协助和资助下,孙中山经过一个多月的奔走和宣传,组织革命团体的活动趋于成熟,终于在1894年11月24日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檀香山兴中会。

檀香山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原拟赴美洲发展组织、筹募起义经费。但由于甲午战争中清军屡败,京畿告急,清政府集中力量应付关外军事,无暇他顾。上海同志宋嘉树以为此时是天赐的反清革命的良机,便函促孙中山回国发动。

孙中山接读宋嘉树来信后,决定放弃计划中的美洲之行,于1895年1月下旬率邓荫南、宋居仁等一批同志离檀返国,途经日本横滨,在同月下旬到达香港。旋即与辅仁文社社长杨衢云会晤,商讨成立组织、进行反清起义之事;同时又与自己一派的郑士良、陆皓东、陈少白、黄咏商、杨鹤龄、尢列诸人接触,“拟联络全省革命同志,扩大兴中会之组织,以利进行”。

1895年2月21日,兴中会与辅仁文社“合并为一”,仍定名兴中会,设总机关于香港士丹顿街13号,为避清廷耳目,对外称“乾亨行”。

兴中会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它的成立发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个信号,不仅标志着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初步形成及其革命活动的正式开端,并且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组织形式上的初步形成,意味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开始。从此以后,中国也就开始了正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兴中会成立后,即计划在广东发动武装起义。1895年1月,孙中山抵香港筹建革命组织,筹措经费,购运军械,联络防营、水师及会党等。同时,积极争取国际援助。就是在这时,孙中山结识了梅屋庄吉。从此以后,梅屋庄吉对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斗争,都尽可能给予支持和资助。

广州起义是孙中山及兴中会领导的第一次反清武装起义。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暴力革命形式宣告一种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开始。

香港兴中会成立后,一切都以筹划起义为根本任务展开。首先,在组织方面,推定孙中山驻广州专任军务,“郑士良、陆皓东、邓荫南、陈少白等佐之”;杨衢云“驻港专任后方接应及财政事务,黄咏商、谢缵泰等佐之”。3月16日,孙、杨、谢等议定遴选3000人,由香港乘船至广州起事,并通过了由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旗”为起义军旗帜。

由于广州和香港两方面的共同努力,1895年8月27日,“袭取广州计划已完成,设在士丹顿街13号的乾亨俱乐部奉命关闭”。8月29日,兴中会领导人孙中山、杨衢云、黄咏商、陈少白、谢缵泰,会同何启、黎德在杏花楼酒店召开秘密会议,着手考虑未来临时政府的建设问题。兴中会方面阐述了未来政府的方案,何启担任发言人,黎德同意尽力设法争取英国政府和人民的同情支持。

10月10日,兴中会改选会长,这一职务也就是未来临时政府的总统,孙、杨两派经过一番争执之后由杨衢云出任兴中会会长。此外,讨满檄文和安民布告,由兴中会会员朱淇起草,先期印就,准备到时张贴城内外。至此,广州起义的一切筹备工作均告结束。

1895年10月25日,各路起义军除香港一路外都已按期到达广州。26日黎明,绿林、军队、民团各路首领集中于总机关讨取命令、口号,但作为主力之一的香港一路在规定时间内仍未能到广州集中;同时,孙中山发觉另一路主力汕头的武装也未赶到,而且枪械也未能从香港运来。

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认为人员大量集中,“届期而不能举,事必外泄”,便当场决定将部队遣回,听候命令;并电告香港,不要再来广州。筹备半年多的广州起义因此流产。

广州起义的流产,导致了人员被捕、烈士死难的严重后果,清广州地方政府在重阳节前已从两方面途径侦知党人届期将有大举。一条是来自为起义起草讨满檄文及安民布告的兴中会成员朱淇胞兄弟的告发;另一条途径来自清方派驻香港密探侦察报告。

结果广州机关部的陆皓东、程耀臣、程奎光等6人被捕,香港方面随船到省的丘四、朱贵全等40余人被盘获,孙中山、陈少白、郑士良3人先后离粤赴港,旋东渡日本,流亡海外;杨衢云为免遭通缉,也离港去安南(越南)、新加坡、印度,直至南非;兴中会在粤机关几被破坏殆尽。

被捕党人在敌人残酷迫害下,受尽折磨。其中,陆皓东、丘四、朱贵全3人被杀,程奎光在营处被杖毙,程耀辰被监禁而死。他们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第一批死难的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