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未来已来——透视“双十一”狂欢背后的趋势之变

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张钟凯)几无悬念,中国各大电商“双十一”网购订单量和销售额再次刷新纪录,让世界再次见识到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和网络消费的巨大势能。

中国第一大电商阿里巴巴天猫11月11日当天销售额破千亿大关,达1207亿元,第二大电商京东全天销售额同比增长59%,苏宁易购全渠道全天销售额同比增长193%。

  天猫“双十一”交易额超1207亿元。新华社记者黄宗冶摄。

每年“双十一”期间网购销售额破纪录已经不再是新闻,中国消费者对网购的热衷和消费力也是老生常谈,但随着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网络消费正在发生变化。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撰文指出,“双十一”显示了中国的强大内需,体现了数据普及与消费升级的深刻影响,是激发、唤醒、引领中国消费的小引擎和大样本。

【无线崛起:从电子商务到移动商务】

阿里巴巴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的无线交易额占比达到81.87%。而京东方面移动端的下单占比达85%,其中中西部增长趋势明显,移动商务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势头。

  消费者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消费。施健学摄。

毕马威日前发布报告指出,在中国,电子商务正在向移动商务转型,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选择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而非电脑来进行网购,移动商务在中国的发展速度领先于英美等发达国家。

报告指出,除了移动终端的普及之外,移动商务的崛起与移动支付技术和平台的发展密不可分。

普华永道日前发布的调查显示,2015年有32%中国受访者更愿意选择手机支付,较上一年也翻了一倍。阿里巴巴数据显示,“双十一”当日支付宝实现支付总笔数10.5亿笔,同比增长48%。苏宁的移动支付占比则达到83%。

【品质为先:差异化+合纵连横】

随着中国的消费升级,中国消费者在网购方面更加追求国际化和品质化,价格不再是驱动消费者网购选择的首要因素,消费更加理性,因此今年“双十一”期间,电商企业间的竞争已经告别了单纯的价格战,而是开始拼品质、拼品牌、拼互动。

阿里方面今年主打“国际化”,从“买全球”到“卖全球”,实现全球新零售一体化;京东方面则明确倡导理性消费,在物流效率和金融服务方面继续发力;苏宁、国美等电商则主打线上和线下门店互动。

与此同时,各大电商的竞合关系也发生变化,各方加强了优势互补,通过合纵连横的方式扩大细分市场优势,或者向其他领域进军。比如苏宁与阿里推出“猫宁电商”独立频道,京东则借力沃尔玛进一步布局跨境电商市场。

数据也证明了各方合作的效果,比如阿里巴巴天猫在“双十一”凌晨公布的销售排行榜上,苏宁易购官方旗舰店名列前茅。

【体验至上:全面互动+智慧物流+借贷消费】

今年的“双十一”大战,各大电商采用了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和网红直播等流行科技和传播手段,让消费者在玩中购,在购中玩,更是下大力气通过借贷消费和智慧物流来解决消费者“没钱花”和“等不及”两大痛点。

阿里除了再次举办了盛大的狂欢晚会,天猫则推出全球首个虚拟现实购物商场。京东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则直播自己亲自下厨,为促销助战;苏宁主打线下实体牌,在无锡太湖畔搭建了“笑倾城”,穿越文化、综艺直播秀等全面开花。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唐涯认为,互联网金融的爆发正在加速改变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提升了电商的信用评定能力,信用消费观念开始流行,网购消费的信贷占比越来越高。

阿里巴巴数据显示,蚂蚁金服推出的借贷消费产品“花呗”支付笔数占比达到20%,而苏宁方面,任性付分期付款使用比例超过25%。

  京东无人机正在送货。京东官方微信号“京东黑板报”。

物流速度是各大电商第一时间争相炫耀的一大亮点。阿里巴巴菜鸟网络强化大数据应用,通过算法规划路线,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配送第一单用时13分19秒,而京东全国第一单通过自有的物流体系只用了12分31秒。除无人机送货之外,京东无人配送车也将首次送货试运营。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10月份曾公开表示,纯电商时代即将结束,未来将是基于“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的零售新业态。

(原标题:未来已来——透视“双十一”狂欢背后的趋势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