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争“运量第一”不如争“服务第一

新华社上海11月13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叶锋)和以往“双十一”一样,今年电商平台以创纪录成交额谢幕后,接着就是看快递业如何把超过10亿个快件尽快送到消费者手中。今年快递业则出了个新看点:两家领军企业,为谁是“双十一”业务量的“头把交椅”而公开“较起劲”来。

中通快递在11日当天晒出“成绩单”——“ 双十一 揽收量和实际发出量继续保持行业第一”。11日24时,圆通亮出全天业务单数:2016年“双十一”当天订单总量达到80980367单、成功揽收量51591681票,“订单量、揽收量双双再获行业第一”。为增强说服力,数据精确到了个位数。

中通、圆通对“头把交椅”这么在乎,并不难理解。两家企业均已在10月下旬登陆资本市场,也拉开了中国快递企业上市的序幕。“双十一”当天的订单量、揽收量等“业绩表现”,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评价。

但细究之下,对这样的“头把交椅”,其实真不必如此计较。

第一,目前,都是快递企业自己对外宣称业务量、给自己作“排行榜”,“运动员”成了“裁判员”,且各自的侧重点、评判标准等不尽相同。快递企业的业绩指标,缺少相对独立而权威的第三方评价,这可能是行业发展下一步需要填补的空白点。

  漫画:各尽所能 新华社发 蒋跃新 作

目前,“三通一达”等企业电商件的比重均超过70%,过高的依赖度使快递业缺乏竞争力和定价权。遇到“双十一”等业务洪峰,一些网点更是“赔本赚吆喝”。今年备战“双十一”过程中,国家及多个地方的监管部门都多次提醒行业“不要一味冲量”。

其实,中通、圆通等几家“领头羊”,都早已开始布局转型,大型的快递企业会向综合物流服务商发展,而绝不是仍满足于做电商平台的线下配套者。

既然从业者也有清醒认识,那么中国的快递业要实现更大抱负,大可不必去争所谓业务量的“头把交椅”,而把重点转向服务质量、消费者体验、生产安全等更加重要的指标,尽快从以冲量为主的同质化竞争中脱身出来,真正由“大”转“强”。

(原标题:争“运量第一”不如争“服务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