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治国理政地方谈】创新之力驱动重庆工业一路向好

张铎木

重庆市经济信息委今天称,前三季度,全市6742户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79.2亿元,增长17.4%,高于全国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16323.7亿元,增长10.9%,高于全国7.2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6.0%,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

创新提升工业发展原动力。在新常态下,要素和投资驱动经济发展的能力逐步减弱,必须将工业发展转到创新驱动上来,提升工业发展原动力。重庆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最大程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促进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增强了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重庆除了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构建多元产业结构外,还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实施工业研发千亿投入计划,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0.91%,这个指标在西部排在第一。

多维创新是工业效益向好的直接动力。技术创新上,突出抓好基础原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四基”能力提升,推进石墨烯、长安汽车轻质零部件等实现量产,西南铝尖端铝材首次用于空客A380机型,国际复合HL低介电常数玻璃纤维填补国内空白。产品创新上,实施了新产品滚动研发计划,重点推进长安CS75、海装5兆瓦风力电机等100项重点项目实现产业化,新产品产值增长20%以上。销售模式创新上,建立了重庆市工业成品信息库和“重庆造 全球销”门户网站,支持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模式进行营销。重庆国际电子商务交易认证平台服务企业超过1000家,年结汇量超过2.8亿美元,增长近4倍。

引资创新为工业效益向好增后劲。近年来,重庆积极发展产业集群,在有效降低工业物流成本的同时,推动了产业和企业的集聚,吸引了各路资金入渝。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增量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现代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循环经济、现代服务等产业,招引“大商”“优商”,引进了巨腾国际镁铝合金机壳重庆基地、中国汽研科技产业园、华非云轨道交通产业园、正威电子信息产业园、上依红30万根车桥等项目。前三季度,仅双桥经开区总投资就达960亿元,其中上亿元项目4个。重庆盈利1亿元以上的147户企业实现利润543.1亿元,增长19.4%,占全市的55.5%,增长贡献率60.9%。

项目推进创新放大了工业底盘。重庆依托一带一路、中新合作项目,不仅搭上了开放向西的快车,还因此获得了不少引进来、走出去的项目。政府投入更多地向能够产业化的科研项目倾斜、向企业倾斜。对于竞争性的产业化科研项目,政府补助实行“三转变”,即由“前补助”转变为“后补助”,改“直接补”为“间接补”,改“行业部门决策补”为“多维评价决策补”,极大地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在项目推动下,金融、航空、运输物流、信息通信等产业都在提速发展。一批重点项目如昶宝电子二期、车桥项目、中国汽研产业园一期、国扬笔电一期等已建成投产。轨道交通、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渐成气候,促进了工业经济提档升级。

(原标题:【治国理政地方谈】创新之力驱动重庆工业一路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