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慢镜头都看不穿川剧“变脸”背后的洪荒之力

新华社成都11月14日新媒体专电(记者童方)一张张或红或绿、或喜或悲的面孔,在同一个人身上瞬间变幻,给观众带来极大的震撼,这就是川剧变脸”的魅力。

川剧“变脸”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国家二级机密,这也是中国戏剧界惟一一项国家机密。作为一项神秘的传统艺术,川剧“变脸”的精彩之处在哪儿?成为“变脸”大师背后需要付出多少艰辛?新华社记者14日走进拥有中国乃至世界最高水平变脸技艺的四川省川剧院,为您揭示“变脸”台前幕后的秘密。

  四川川剧院导演毛庭齐介绍戏服,展示川剧变脸面具。

慢镜头都看不穿

川剧“变脸”说到底是一种将中国传统戏剧的服饰、身段、舞蹈、动作等和魔术技巧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演员经过长年的勤学苦练,将这门艺术演绎得炉火纯青,连慢镜头都看不穿。

上世纪80年代,四川省川剧院的剧目《白蛇传》前往欧洲演出,王道正老师的“变脸”引起了轰动,国外很多人都觉得很神奇,用很多摄像机对准王老师,回去后用慢镜头慢慢放,想要揭开变脸的秘密。

“尽管如此,他们也没有看出来到底是怎么变的。从欧洲回来后,四川省委宣传部和文化厅就制定了“禁止泄密”的规定。”国家级一级演员、四川省川剧院导演毛庭齐讲述了多年前的故事。

四川省川剧院营运总监白中华告诉记者,国内外许多观众都知道“变脸”有魔术技巧,但他们就是爱看“变脸”,反复看,追着看。

“川剧 变脸 在国外非常受欢迎,演员们每年受邀出国几十次,每到一处都得到当地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赏。2007年到法国演出,结束后观众集体起立鼓掌长达40分钟,演员们反复谢幕。到欧洲巡回演出,好多观众看一遍不过瘾,剧团走到哪个国家他们跟到哪个国家。”白中华说。

据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淳介绍,剧院目前有数十位男、女演员可以表演“变脸”,老中青三代都有,他们的变脸表演艺术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代表性和观赏性。

“可以说全国的优秀变脸演员都在我们剧院,他们在2014APEC峰会欢迎晚宴、中国戏曲新年晚会、春节联欢晚会等重要场合出色地完成了表演任务,更是多次受邀出国表演。”陈淳说。

“变脸”背后的洪荒之力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很多人觉得“变脸”变得越多、越快,就越好,但听川剧院的老师讲了才知道,原来“变脸”变得慢才是好演员。

“变脸不是变得越多越好、越快越好,变得 慢 更难。有的演员虽然变得快,但他的肢体语言告诉观众:他在扯、他在动机关。这对内行来说,就不能算变得好。真正好的变脸是让观众看不到这种肢体动作。我更提倡让变脸这门技巧更好地塑造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不提倡为变脸而变脸。”从事“变脸”艺术已经36年的毛庭齐说。

毛庭齐认为,“变脸”是一门综合的艺术,需要扎实的川剧功底和纯熟的变脸技巧,专业的“变脸”演员都必须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把“洪荒之力”都用尽了才能学到“变脸”的精髓。

“学习 变脸 ,就得靠勤学苦练,没有十几年功夫是不行的,天天都是枯燥的练功,能坚持下来的人很少。拿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有几年,传统戏曲走下坡路,没有演出,也挣不到钱。但我实在喜爱这个,几次转行都半途而废。没有演出,我就一个人天天坚持练功,从早到晚,每天练十几个小时。我有一件大靠(戏曲舞台上扮演武将的战服),真的就是从新练旧,最后穿破了。”毛庭齐说。

新人传承 制作萌萌哒动漫脸谱

已经是川剧院“老资格”的毛庭齐现在仍在上台表演,但他精力已转向了导演和带新人上,目前活跃在四川省川剧院“变脸”舞台上的年轻人很好地将“变脸”艺术从前辈手中传承过来,罗明亮和杨韬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罗明亮和杨韬都是“80后”的青年演员,一男一女,一个帅,一个靓。两人经常搭档上台表演“变脸”,罗明亮的表演“快、帅、绝”,杨韬的表演“灵动乖巧”,大受欢迎。

不管是“老资格”,还是“新台柱”,除了表演之外,他们都在思考“变脸”艺术的创新。毛庭齐虽然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变脸“大师”,他仍然孜孜不倦地研究如何将川剧演出做得更尽善尽美、更多样化,尤其对“变脸”有其独特的创新表现。他的表演收放自如,快中带慢,时快时慢,还可变胡子。

因为经常受邀出国演出,两位萌萌哒的“变脸”演员罗明亮和杨韬制作了机器猫、蜘蛛侠等动漫角色的脸谱,不仅拉近了与外国观众的距离,也得到了国内一大批年轻人的喜爱。

如今,川剧“变脸”这门传统艺术在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努力下,变得越来越新颖,越来越好看。

(原标题:慢镜头都看不穿 川剧“变脸”背后的洪荒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