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特写:聆听孙中山先生在粤足音

新华社广州11月15日电(记者黄浩苑 陈寂)出生于中山翠亨村,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在孙中山大元帅府两度建立革命政权……孙中山先生在广东留下了重要的人生足迹和革命篇章。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重新聆听他的足音,虽世易时移,却仍有强烈的时代回响。

中山市党政领导和各界群众12日来到翠亨村,晋谒孙中山故居。这幢7拱门装饰的两层楼房是孙中山长兄孙眉于1892年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设计和主持修建而成。孙中山在澳门和广州行医期间,经常回乡,在此撰写《上李鸿章书》,并与陆皓东共商救国方略。

故居前院的左侧有一棵酸子树,据说是孙中山1883年从檀香山带回树种亲手栽种,曾被台风刮倒,但仍顽强生长,如今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为实现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孙先生不停奔走。“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长洲岛创办了黄埔军校。这幢简朴的“走马楼”中式建筑,深深地留下了孙先生的革命足迹,并创造了一段世界军校史上的“奇迹”。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讲解员周瑶说,在黄埔军校的开学典礼上,孙先生虽然身体不好,但仍然坚持演讲,为同学们树立革命的理想和志气。他说:“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孙先生去世后,黄埔军校的师生每周都会在大花厅进行祭拜,铭记孙先生嘱托,继续完成未竟的革命事业。

  11月3日,抗日名将杜聿明三女杜致廉(左三)在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参观访问。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供图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刚刚完成了对校本部、孙总理纪念室、孙总理纪念碑等处为期3个月的保养维护,面貌一新。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所属的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陈列部主任黎淑莹告诉记者,如今黄埔军校纪念馆每年参观人数都超过百万人,并逐年增加,今年预计达到140万人。

寻踪的步履逆珠江而上,来到了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18号,一座典型的外廊式建筑静静矗立江边。这座中西合璧的建筑,虽经百年沧桑仍保存完好,独特的风格彰显着不凡的来历。

孙中山1917年和1923年两次在此建立革命政权,这座孙中山大元帅府因而得名。郎朗的讲解声不时从楼里传出,眼下一个名为《孙中山的建设理念与广州实践》的展览正在此开展。

  11月11日,《孙中山的建设理念与广州实践》展览开幕。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供图

展览重点介绍孙中山《实业计划》中的第三计划——打造广州成为中国南方大港的伟大构想,以及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的市政建设成就。

1987年出生的吴瀚汀一直觉得自己和孙中山“很有缘”。中山大学外文系硕士毕业的她现在是孙中山大元帅府的一名讲解员。孙中山平生题词,写得最多莫过于“天下为公”。吴瀚汀告诉我们,她觉得中山先生“每次提笔写 天下为公 的时候,真的心里想的都是老百姓”。

  图为11月11日开幕的《孙中山的建设理念与广州实践》展览。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供图

在秋日的暖阳中慢慢地追寻孙先生在广东留下的足迹,静谧的遗址向游人无声诉说那段厚重的历史,让人肃然起敬。如今,伟人遗志正伴随“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日渐成为现实。

(原标题:特写:聆听孙中山先生在粤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