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有么说么:根治假证顽症需 “打蛇打七寸”

徐剑锋

据 《齐鲁晚报》 报道, 近日, 市中区公安分局经过长时间追查, 成功打掉一处伪造公章印鉴、 制售假证的窝点。

制假买假是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 且造假成本低, 买假者需求量不少, 双方皆 “有利可图” , 导致假证假公章屡禁不绝, 且肆无忌惮地喷写“牛皮癣” 广告。 且不说职能部门权责不明、 推诿扯皮的监管“缺位” , 单就是众多买假者,其实就是制假最好的 “滋生土壤” 。 需要诘问的是, 面对满大街贴满的假证制作 “牛皮癣” ,有多少人敢于较真举报呢? 面对查出的假文凭, 有多少用人单位敢于曝光让求职者 “丢面子” 呢? 面对审核未过的假证件, 有多少职能部门敢于向社会发出警示呢?

围剿假证, 有关职能部门既要合力监管, 更要 “铁腕” 执法。 公安、 城管、 电信等部门对假证必须保持常态化的 “零容忍” , 一方面要注重教育引导、警示在前, 让市民不敢以身试法; 另一方面要创新机制、 严格 执 法 ,对 不 法 者“ 施 用 重典” 、 “严惩不贷” 。 如对电话号码采取 “呼死你” 或停机方式,也可多个部门联合顺藤摸瓜,坚决铲除制假窝点。

还需看到的是, 到底哪些人在疯狂地购买假证件? 如果只是单方面严惩制假者, 而对使用者不 “杀无赦” , 那显然也非治本之策。 由此来讲, 一方面要提高违法成本, 不妨在《刑法》 中增设 “使用假文凭、假证件罪” , 像惩处制假者那样对使用者也重典伺候; 另一方面, 要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 既要对使用假证件者坚决说 “不” 、 敢于曝光和追责,也要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审核证件机制。

(原标题:有么说么:根治假证顽症需 “打蛇打七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