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失重33天|景海鹏陈冬回家了

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两位航天员在“失重33天”后顺利返回地球。还记得三十多天前飞船发射时的情景吗?还记得景海鹏陈冬在“天宫”中做的有趣实验吗?现在,视界君就为您做一个全程回顾。

出征

北京时间10月17日,执行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2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这是景海鹏(左)、陈冬走出问天阁。新华社记者李刚摄

航天员景海鹏(右)和陈冬在火箭发射瞬间敬军礼(10月17日摄于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指挥控制大厅大屏幕)。新华社记者琚振华摄

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新华社记者李刚摄

对接

10月19日3时31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二号自9月15日发射入轨以来,与神舟飞船开展的首次交会对接。

19日凌晨3时24分拍摄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控制大厅。新华社记者琚振华摄

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相距20米时的画面。新华社记者琚振华摄

在科技人员精确控制下,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经过多次变轨,于19日1时11分转入自主控制状态,以自主导引控制方式向天宫二号逐步靠近。3时24分,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环接触,在按程序顺利完成一系列技术动作后,对接机构锁紧,两个飞行器建立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

航天员景海鹏(右)和陈冬在完成对接后竖起大拇指相互祝贺。新华社记者琚振华摄

景海鹏和陈冬(右)进入天宫二号实验舱。新华社记者琚振华摄

天宫生活

针对此次任务要求和特点,飞行期间航天员实行每周6天、每天8小时的工作制,以及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航天食品包括主食、副食、即食、饮品、调味品和功能食品等六大类近百种,非常丰富;飞行中他们通过骑自行车、太空跑台跑步等方式进行在轨锻炼;通过视频、语音和邮件等方式进行亲情沟通。航天器在轨运行期间,景海鹏和陈冬在完成既定任务之余,作为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对他们的太空工作、生活情况,通过文字、音频或视频等方式进行报道。

10月26日是神舟十一号进入组合体的第八天,航天员景海鹏首次穿上特殊实验服,寄语海内外小朋友。新华社发(中国航天员中心供图)

这是景海鹏展示为失重心血管研究专门配置的衣服。新华社发(中国航天员中心供图)

10月30日,航天员陈冬在天宫二号科普失重心血管研究实验。这是陈冬介绍激光多普勒探头。据介绍,这是目前我国首次在太空上使用激光多普勒探头。新华社发(中国航天员中心提供)

10月30日,航天员陈冬在天宫二号科普失重心血管研究实验。这是陈冬介绍测量血压的设备。新华社发(中国航天员中心提供)

10月30日,航天员陈冬在天宫二号科普失重心血管研究实验。这是陈冬介绍失重心血管研究实验中使用的超声。新华社发(中国航天员中心提供)

11月4日,航天员景海鹏(右)在天宫二号介绍太空中的饮食。在太空日记中,景海鹏祝贺新华社建社85周年。新华社发(中国航天员中心提供)

11月7日,航天员陈冬在天宫二号介绍航天员在太空中怎样锻炼身体,与地面健身相比有哪些不一样的感觉。这是航天员在天宫舱内锻炼。新华社发(中国航天员中心提供)

11月11日,航天员景海鹏(右)在天宫二号介绍太空中的植物栽培情况。这是航天员在天宫舱内查看白色装置内栽培的植物。新华社发(中国航天员中心提供)

11月11日,航天员景海鹏在天宫二号介绍太空中的植物栽培情况。这是航天员在天宫舱内照料栽培的植物。新华社发(中国航天员中心提供)

天地采访

11月15日,航天员景海鹏(左)在天宫二号内首次接受“天地采访”,对话编辑部。

天地联讲科普课

航天员景海鹏、陈冬与地面航天员王亚平联手为全国的小朋友们献上一堂生动的太空科普课。

返回

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11月18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拍摄的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内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有关负责人表示,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取得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成果,为后续空间站建造运营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编辑:刘金海

动图制作:刘茜

(原标题:失重33天|景海鹏陈冬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