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德彪西遇见杜丽娘

罗颖

北京时间11月14日21时52分,晴朗的京城夜空迎来了本世纪唯一一次超级满月,一轮又圆又大的明月高悬天空,令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此同时,国家大剧院的梦幻布景下,在悠扬的音乐声中一汪如梦似幻的明月也缓缓升起,由顾劼亭工作室与苏州昆剧院联合出品的全新舞台形式戏剧·音乐事件《当德彪西遇见杜丽娘》在似梦似幻的月光下拉开帷幕。

两块半透明的幕布笼罩台前,饱含象征意味的视觉影像映射在幕布上,熊熊燃烧的火焰和孤寂月影的出现,让观众体验到身临其境的现场震撼。顾劼亭把钢琴与昆曲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巧妙结合,通过德彪西(钢琴)与杜丽娘(昆曲)两个剧中“人物”的“相遇”及“平行”关系,表达了东西方文化的相知、相通和相融。这种跨界融合的作品形式,让严肃音乐艺术以一种更加融入生活的方式被大众所接受。

顾劼亭,3岁学习钢琴,9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18岁时获全额奖学金赴法国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深造,先后跟随法国教育泰斗多米尼克·墨赫莱和法国国宝级钢琴家、指挥家尚·弗朗索瓦·艾塞学习,师承名门,修炼了一身高超琴技,职业钢琴家生涯前途光明,但是顾劼亭不想生活中只有钢琴,她开始创作自己的独立音乐作品,并且担任自己作品的导演,跨界和更多不同行业的优秀人士合作,于是有了这部实验性作品《当德彪西遇见杜丽娘》。

选择西方古典音乐与中国昆曲结合,很大程度上与顾劼亭的成长环境有关。顾劼亭的曾叔公是民国著名外交官顾维钧,爷爷顾树森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父亲顾克仁是研究昆曲的学者,并主持创办了中国昆曲博物馆。顾劼亭就是在这样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长大的,“钢琴是我的人生事业 而昆曲则是我小时候那些咿咿呀呀的萦绕在我耳边的声音,抽象而懵懂,我并不知道那是什么,只是能听到它们,于我而言,那是我童年声音的一部分。”顾劼亭这样形容钢琴与昆曲在她生命中扮演的角色。

有了这样的底色,《当德彪西遇上杜丽娘》的诞生便顺理成章了,最重要的是顾劼亭旅法多年的西方音乐深造和极其深厚的东方家学渊源让这种尝试建立在一个更高的精神层面,而不是流于形式上的哗众取宠,钢琴与昆曲的转换一点都不突兀,情绪契合而连贯,如果没有对东西方文化的融会贯通,便不会有这样的顺其自然。

不久前,这部作品应邀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受到各方好评,尤其是戏剧·音乐事件的定义更引人关注,顾劼亭强调《当德彪西遇上杜丽娘》的每一场演出都是独立的,会根据演出环境考虑不同的呈现方式,台上台下都处于一个开放的状态,“我们希望能够在演出结束后给观众带去的东西是有启发性的,舞台上的故事虽然结束了 但人的故事却要继续,这是剧场的魔力,也是音乐的魔力。”WJ132

(原标题:让德彪西遇见杜丽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