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脱机自习室能否医治手机依赖症

想看书却总想玩手机,手机不在身边就会感到不安,这样的手机依赖症,你是否也有?上周起,西南大学在中心图书馆4楼自主阅读室开设了“脱机自习室”,进入自习室需将手机交给工作人员代为保管。据悉,这个自习室开设近一周,有学生坚持了530分钟不使用手机,也有学生十多分钟就熬不住了。(11月21日《重庆晨报》)

这种靠他律的“脱机”效果究竟如何有待实践检验。随着手机的智能化,通讯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人用手机打破遥远距离,让沟通变得顺畅、快捷。手机已不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而是集多种功能与一身,成为年轻人的“第二个生活伴侣”,于是催生出一大批如痴如迷“低头族”的诞生。

时下有一句流行语:“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如此“虚拟社交依赖症”,患上“手机瘾”难以自拔,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病。据医学专家警示:长期玩手机,眼睛易患结膜炎和干眼症,对颈椎、肩椎、腰椎的健康都影响巨大。还可能会让肥胖及乳癌等疾病的风险增加。经常不和人面对面地交流,沟通能力就会减弱,对社交也会有影响。

让大学生课堂“低头族”抬起头,放下手机,集中精力安心学习,用制度刚性帮助学生截掉“手机瘾”当然是需要的,但是“脱机自习室”不是医治“手机依赖症”的灵丹妙药,这种他律有效也有限,戒掉手机瘾关键在于自己的克制。凡事当有度,物极必反。如果一味地沉湎于手机,像染上网瘾一样,就会成为一种有害的“毒瘾”,也是一种慢性中毒的“精神鸦片”,轻则影响学习、工作、事业,重则带来精神颓废,荒芜人生。大学生和青年人,应舍得放下手机,坚决不做手机控的“瘾君子”, 应该用戒网瘾的毅力来戒掉“手机瘾”。用毅力保持一定的“脱机”状态,才能抬起头,做个真实的自我。

王恩奎

(原标题:脱机自习室能否医治手机依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