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科学家要去空间站上做哪些大事?

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喻菲)神舟十一号航天员已经返回地球,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上的诸多科学实验仍在继续。中国计划于2022年前后建成空间站,科学家们已经在谋划未来空间站上要开展的科学实验。

2018至2022年间中国将陆续发射空间站的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一流的太空实验平台将为科学家们取得世界级的重大突破提供条件保障。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指挥、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主任高铭说,作为有人参与的大型长寿命空间研究设施,空间站具有较充分的研究实验资源,具备航天员参与、天地往返运输等有利条件,可以开展领域广泛和系列化的空间科学研究、具有特色的空间应用和技术试验,是推动中国空间科学与应用跨越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航天员太空行走。新华社贺萌绘制。

据介绍,中国空间站空间科学与应用的总目标是:推动空间科学的一些重要领域进入世界前列,取得重大发现,使中国空间科学整体跨上新台阶;突破和掌握一批战略性空间应用新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引领中国未来空间应用技术发展,取得显著的应用效果,为解决国家发展的迫切需求作出显著贡献。

高铭说,目前已经确定的8个空间站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包括空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天文和天体物理、空间物理与空间环境、空间地球科学及应用、空间应用新技术试验。

其中,空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将促进生物技术向医疗健康和农林科技转化,为人类长期太空探索活动提供科学基础,同时探索与生命起源相关的前沿问题。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研究对地面和空间的生产加工过程、能源燃烧、防火灭火等有重要指导作用。空间材料科学研究将为建立中国新材料产业体系作出贡献。

专家介绍,微重力基础物理研究是通过精密的空间实验,检验现有物理理论,发现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空间天文和天体物理研究瞄准黑洞、暗物质、暗能量、宇宙起源演化、地外生命起源等前沿重大基础科学问题,争取推动对宇宙和物质世界认识的重大飞跃。

空间地球科学及应用将为解决全球变化重大科学问题和资源环境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作出贡献。空间物理和空间环境领域的重点是保障空间站长期运行和航天员安全,开展空间环境预报和太阳爆发预报监测,并开展中低纬电离层结构、热层空间物理探测研究。

  中国空间站。新华社贺萌绘制。

专家说,空间站还将试验重要战略性应用技术,掌握并储备关键核心技术,引领创新,重点是新一代空间通信与信息技术、激光能量传输、微小卫星、空间3D打印、空间机器人等。

高铭还透露,中国空间站上的科学实验平台,是以实验柜形式建立的,在密封舱内的专业精密科学实验室,通过更换实验单元或样品,可开展系列化的空间科学实验。

实验柜包括三个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实验柜、两个空间材料科学实验柜、三个微重力基础物理实验柜、两个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实验柜、一个变重力实验柜等。另外还有科学手套箱与低温存储柜,用于航天员在隔离密闭空间直接操作科学实验,具备精细操作机械手。

此外,空间站舱外还将设有外空暴露装置实验装置,用于辐射生物学和极端环境生物学实验,各种新品空间元器件在空间环境下的性能试验等。

高铭说,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规模最大、投入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空间站是中国载人航天20余年发展成果和效益的集中体现。由于国际空间站计划运行到2024年,因此中国空间站可能成为2020年代中后期国际上唯一的载人空间站大规模应用,科学界期盼,国际关注。“我们的历史使命是将空间站建成国家级太空实验室,推动中国空间科学及应用实现跨越式发展。”

(原标题:中国科学家要去空间站上做哪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