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寒潮来袭,遇见温暖“天使”

每个寒冬,感谢有“你”!

寒潮来袭,天寒地冻!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江西等多个省市开启“速冻”模式,发布寒潮预警。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惧寒风、无畏冰雪,坚守岗位、默默付出,他们是普通的劳动者,也是寒潮中温暖的“天使”。

给水员黄娜:睫毛上的冰雪

在哈尔滨火车站,工作中的给水员黄娜睫毛上、帽子上挂着霜雪(上图,11月21日摄)。

给水员黄娜为列车及时供水,确保乘客用水方便(下图,11月21日摄)。 (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11月21日,哈尔滨气温下降到零下22摄氏度。

冬季的哈尔滨给水井面经常上冻,黄娜需要凿开坚冰,才能为旅客提供用水。

公路养护员:人工清雪保安全

11月21日,新疆伊犁公路管理局果子沟分局工作人员在新疆赛里木湖——果子沟高速公路上清扫积雪。(新华社记者王菲摄)

白雪皑皑是道美丽风景线,但也为出行带来不便。在一些地形复杂的山区,雨雪天气甚至成为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新疆果子沟公路管理分局的工作人员,常年驻扎山区,养护公路,保障道路畅通。

今年,连续多日强降雪降温,降雪量达60毫米以上,导致该路段多次交通管制。

一些路段,清雪机械无法作业,他们便不分昼夜地人工清雪除冰,以确保车辆和转场的牧民、羊群尽早顺利安全通过。

铁路“卫士”:争分夺秒抢时间

呼和浩特铁路局工务机械段线路工人司炜在查看钢轨水平(上图,11月22日摄)。

呼和浩特铁路局工务机械段的工人们在乌兰察布的张集铁路上施工(下图,11月22日航拍)。(新华社记者连振摄)

工务机械段主要负责铁路线路机械化大修、综合性维修施工。

他们常年在野外施工作业,施工任务重,流动性大,被称为铁道线的“医生”和“保姆”。

环卫工人:寒潮天工作量更大

在哈尔滨市主干道和平路上,环卫工人伞国辉用对讲机了解前方路段的冰雪清理情况(上图,11月21日摄)

环卫工人伞国辉(前)和同事顶着寒潮清理路边冰雪(下图,11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

随着11月19日降雪的结束,哈尔滨气温骤降,最高气温降至零下10摄氏度以下。

在车轮和排气管滴水作用下,路边的积雪结了一层冰 壳。

42岁的哈尔滨市香坊区环卫工人伞国辉在和同事一起顶着严寒清除路边冰雪。

“正常工作时间早五晚五,但一下雪就没有点了。虽然寒潮天里气温很低,但干起活来大家也不觉得冷了。能给这个城市带来方便洁净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伞国辉19岁开始在环卫一线,一干就是23年。前不久,她获得哈尔滨市“明星城市美容师”荣誉称号。

河北省石家庄市环卫工人在裕华区街头冒雪清扫(上图,11月21日摄)。

河北省石家庄市环卫工人在珠江大道清扫落叶(下图,11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武警战士:零下24 室外执勤

黑龙江大庆市武警森林指挥部直升机支队警卫战士贺雷正在执勤(11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站似一棵松”,说来简单,但在零下24 的天气中,多少人能做到?

11月22日,黑龙江大庆市室外气温只有零下24 。

武警森林指挥部直升机支队警卫战士贺雷需要在这样的气温下连续站岗1个半小时才能换下一岗,旁边的岗亭在极寒天气下才允许进入。

为防止冻伤,贺雷的鼻腔、耳朵被包裹得严严实实。

寒风如刀割般吹打着裸露在外的脸庞,但他始终笔直地站着,宛如一颗挺拔的松树。

客运值班员:24小时引路人

天津站客运车间客运值班员杨洋(穿红衣者)在引导旅客乘车(11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白禹摄)

杨洋,一名普通的客运车间客运值班员。

在寒潮中,她需要24小时在车站值班,除了夜里12点到早晨5点之间能稍事休息外,其余大部分时候都在站台上接车,引导旅客上下车。

一天里,她接的车有将近40趟。

列车上水员:滴滴皆辛苦

天津站普速列车上水值班员宋月琪在为列车上水(11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白禹摄)

冰寒天气里,在旅途中喝上一口热水,非常幸福。幸福背后,是列车上水员们不懈的坚守。

他们要提前赶到指定站台,在列车进站后,抓住列车停靠站台的短短几分钟,把列车上的水加满。

寒冬,由于上水管的水压很大,每次上水完成后拔管时,冷水都会溅到上水员的身上,一旦打湿衣服就会被立即冻住。

但他们总说,看到旅客能喝到热水,心里就非常暖和了。

内蒙古呼和浩特铁路局火车东站上水值班员张利堃在给火车上水(11月21日)。(新华社记者连振摄)

在呼和浩特市,最低气温骤降到了零下20 。

27岁的上水值班员张利堃每天要给30列火车上水。

他和同事要在列车进站之前进入岗位,准备好上水管,等火车停稳后迅速把上水管插进火车底部的输水口,一手操控遥控器,将井下的水注入列车。

“等到隆冬腊月,基本每节车厢都要用热水才能把输水口的冰凌化开。”

社区网格员:寒潮里守卫蓝天

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路街道畅家巷社区网格员杨彩萍在辖区内检查一家商户的采暖用无烟煤(上图,11月21日摄)

网格员王琳渭(右)和同事杨彩萍在老旧居民小区内巡查(下图,11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11月20日起,甘肃兰州出现大幅降温天气,空气质量持续污染,兰州市政府启动大气污染橙色(Ⅱ级)预警。

一群网格员穿梭在大街小巷,为改善冬季空气质量而坚守在户外。

王琳渭,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路街道畅家巷社区的一名普通网格员。

最近她和同事便进入了超常规工作状态,每天早晨6点,出现在街道,对自己网格内的各类小煤炉、建筑工地、背街小巷进行重点巡查。

为摊贩送上无烟引火煤、收缴废旧木柴等污染燃料、擦洗沿街栏杆和进行道路洒水抑尘、督促物业进行小区保洁……

王琳渭每天要在自己的网格内巡查三到五遍、行走超过20公里,一直到晚上11时才回到家。

电网工人:冒雪保电

国家电网新疆阿克陶县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在阿克陶县皮拉勒乡巡查供电设施(11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赵戈摄)

南疆地区,以干旱气候为主,降雪降雨较少,但在本轮寒潮中也接受了降雪考验。

21日早8点至22日,南疆地区的喀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苏等地出现明显降雪,部分地区出现暴雪。一些地区降雪化成雨水后,造成局部地区停电。

道路湿滑、天寒地冻,这些都阻挡不了抢修人员的脚步。

“绝不让一户群众因停电摸黑受冻。”国家电网阿克陶供电公司的巡护人员们,一个村一个村、一个电线杆一个电线杆地连续排查故障,保障供电。

乡村教师:留守儿童的“温暖天使”

在合肥市肥东县古城镇大陆小学的板房教室里,李章德老师在辅导学生做作业(上图:11月22 日摄)。

李章德老师在给孩子们批改作业(下图,11月22 日摄)。(新华社记者张端摄)

22日,安徽省气象台发布寒潮警报,合肥市区气温1 。

距离安徽合肥市区60多公里的肥东县古城镇大陆小学四处透着寒冷,这里没有暖气,比市区温度低4 左右。

大陆小学是一所民办学校,条件有限,几间板房当作教室使用。

66岁的李章德戴着破洞的毛线手套,认真地给孩子们上课。他没有理会从教室外窜进来的寒风,声音仍然洪亮,孩子们也听得格外认真。下课休息,李章德会拿装着热水的杯子捂捂手,就觉得“挺暖和”。

李章德和其他老师们坚守自己岗位上,温暖着每一个留守儿童。

管道工:水井下的守护者

哈尔滨火车站管道工陈鸿波在工作中(11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管道工陈鸿波的工作是定期将稻草放到给水井里,确保井里的列车供水设备不上冻。

天气越来越冷,身上衣服不断加厚,安全下井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既要保证工作效率,还要确保下井时不被各类钢筋所戳伤。

工作间隙,陈鸿波脱去沾满锈迹的工作手套,哈气暖手。他的双手已经冻得皴裂。

园林工:过冬绿植的呵护者

在济南市天下第一泉景区,园林工作人员冒着严寒在敲打芭蕉叶(上图,11月22日摄)。

游客在欣赏趵突泉雪景(下图,11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22日,济南市最低气温为零下6摄氏度。为了让这些绿植平安度过寒冷的冬季,园林工会为它们穿上“冬衣”,用塑料膜搭建起“保温房”。

策划:钱彤、郑晓奕

新媒体编辑:李明、王贞、张紫赟

(原标题:寒潮来袭,遇见温暖“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