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特稿:布谷鸟的跨洋迁徙之旅

布谷鸟现在飞到了非洲东部(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这只名为“轰天闪电”的布谷鸟现在飞到了非洲东部(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新媒体专电(记者袁全)布谷鸟又称杜鹃,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总喜欢拿“杜鹃啼归”寄托游子思乡之情。然而他们在作品中,却很少提及“杜鹃飞向何方”。

科技的发展让这个问题有了答案。卫星追踪器发回的实时数据显示,布谷鸟从北京可以飞越12000公里,到非洲大陆东部去过冬。

数据来源于由中、英两国鸟类学家、观鸟爱好者共同合作的“北京大杜鹃”项目。今年5月,他们通过安放布谷鸟雌性玩偶,以及播放求偶录音的方式,分别在北京的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野鸭湖湿地公园和翠湖湿地公园诱捕了16只大杜鹃,最后根据它们的健康状况和体重,为其中符合标准的5只佩戴了小型卫星追踪器。

  鸟类学家为布谷鸟佩戴卫星追踪器

这5只杜鹃鸟四雄一雌,分别都被观鸟者爱好者起了名字。其中,一只名为“轰天闪电”的雄性布谷鸟,在11月初从印度中部起飞,穿越阿拉伯海,一路向南飞到索马里,完成了一段3700公里不停歇的飞行。

在此之前,很多观鸟者猜测布谷鸟的越冬地是东南亚,最远也就到印度。

鸟类学家认为,12000公里可谓是目前所知布谷鸟的最长迁徙距离,这远远超过了欧洲布谷鸟创造的纪录。

“单是 轰天闪电 从北京飞到印度的距离,就足以超越欧洲布谷鸟过冬的全程距离了,没想到它又飞了那么远。”本次项目的参与者,英国鸟类学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克里斯·休森说,“我既兴奋,又有一点惭愧,没想到这么小的布谷鸟竟完成了如此宏伟的飞行。它让我们的世界看起来很渺小。”

  布谷鸟的迁徙路线图,黄色为“轰天闪电”路线

布谷鸟每年10月启程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4月再返回。人们熟悉它独特的“布谷-布谷”鸣叫声,但这丝毫没有减退它们的神秘性。

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工作的史洋也参加了“北京大杜鹃”项目,他是一位有着10年观鸟经验的鸟类爱好者。他说布谷鸟经常栖息于浓密的树冠之上,“不飞起来的话,很难观察到”。

也正因如此,对布谷鸟的研究比一般鸟类要困难许多,这也是为什么至今人们对北京布谷鸟的数量、繁殖地,以及面临的生存威胁都所知甚少。了解迁徙路线只是一个开始。

而监测布谷鸟的迁徙路径,也得益于科技的力量。据史洋介绍,直到最近几年,卫星追踪器才得以在小型鸟类身上应用。此前,由于体积和重量,卫星追踪器只能佩戴在大型的鸟类身上,比如丹顶鹤、大天鹅等。

追踪器的重量大约4.5克,不能超过鸟体重的5%,这次诱捕到的这5只布谷鸟体重均大于100克。

这次项目,由英方提供技术支持,是中国第一次将卫星追踪器应用于布谷鸟的迁徙路线调查。

  唐瑞邀请小学生们为布谷鸟命名

“未来,随着科技继续发展,我们还要追踪体积更小的鸟类。”唐瑞·汤森德说。他是这次迁徙项目的发起者,也是“北京观鸟会”的创始人。这位英国“鸟叔”来到中国5年了,将北京誉为是“鸟儿栖息的天堂”。

在唐瑞看来,这不是一次简单的科学研究,还是一次青少年广泛参与的教育公益活动。他多次走进校园,为中小学生讲解布谷鸟的知识,并组织学生到野外观鸟。

今年8月,他在课堂上发起了一项“为布谷鸟起名字”的活动,希望唤起孩子们的关注和热情。当时正值里约奥运会期间,牙买加短跑运动员博尔特连续夺得金牌,所以孩子们就将这只飞得最远最快的布谷鸟命名为“轰天闪电博尔特”。

非法盗猎、诱捕候鸟的案件时有曝光,这让鸟类学家和自然环保组织认识到提高公众爱鸟护鸟意识的急迫性。

“人们希望保护他们喜爱的东西,但只有了解才能产生喜爱。候鸟的迁徙需要被更多的人知道。只有了解野生动物才能更好地保护它们。”唐瑞说。

(原标题:特稿:布谷鸟的跨洋迁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