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南方“茶船古道”循迹海上丝绸之路重获新生

新华社南宁11月28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张周来 何伟)原产于中国南方西江流域深山中的独特黑茶,早在100多年前就沿着通江达海的“茶船古道”远送南洋。由这茶香牵引,中国华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写下了一段堪比“茶马古道”的传奇。

  六堡茶香飘天下

多年来,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华人多年收藏的六堡茶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经查阅历史文献和诗词典故,人们发现大约从清朝起,一条起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附近,沿六堡河,经东安江,走贺江,入西江,直通南洋的“茶船古道”就已十分繁忙。

每年的产茶季,六堡镇所产的茶叶从当地码头装上一种被称之为“尖头船”的运输船,沿六堡河而下汇集,然后换装大木船,经过今天广东封开进入浩浩西江,一路运至广州,然后抵达香港、澳门,更远则输送至东南亚诸国。

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院长马士成研究认为,当年大量华南地区华工进入南洋各地,来自故土、具有消暑化湿、养胃功能且可以长期存放的六堡茶,成了华工们的日常必备,之后逐渐引领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区的饮茶风尚。

“通过 茶船古道 ,六堡茶逐渐走出深山,越洋过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之一。”广西茶叶学会理事长麦楚均说。从清末到日军侵占东南亚之前,“茶船古道”的茶叶运输极为繁忙,六堡茶成为出口量极大的侨销茶。据1940年《广西年鉴》记载,到1935年广西出口六堡茶类茶叶已经达到1100吨以上。

随着水运地位急剧下降,“茶船古道”渐趋沉寂。本世纪初黑茶在海内外热销,六堡茶这棵千年之树才重开新花。如今,承载缕缕茶香的“茶船古道”正从湮没的历史中复活。

  六堡茶韵

六堡镇2.6万人口,几乎家家户户种茶。现在这里的茶农、合作社和茶叶公司一方面正在扩大有机茶园面积,同时也努力保留原汁原味的制茶工艺。

  六堡茶产业持续发展

梧州市统计显示,六堡茶产量已从2007年的4600吨增加到2015年的11200吨。在六堡镇码头边,过往茶船已成历史。如今,产自梧州的六堡茶通过新的运输通道运抵马来西亚等地。在吉隆坡一些知名茶行,六堡茶被摆在店面最显眼的地方。

“我们重点优先发展六堡茶产业,同时围绕 茶船古道 大做文化旅游文章。”苍梧县县长谢善高说。目前六堡茶传统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梧州则提出百亿元产值的产业发展目标。

在不少南洋茶商眼里,六堡茶是“海上丝绸之路”上一种“活的茶”。带着来自故土的特有韵味、借“一带一路”东风,继续漂洋过海抵达东南亚,曾经承载辉煌的“茶船古道”已进入崭新发展里程。

(原标题:中国南方“茶船古道”循迹海上丝绸之路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