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纹枰上的丝路

  吐鲁番阿斯塔那187号墓出土唐代《仕女弈棋图》

新华社西安11月28日新媒体专电 题:纹枰上的丝路

新华社记者郑昕

“扫空百局无棋敌,倒尽千锺是酒仙”,这是围棋之浓烈;“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是围棋之淡雅。自诞生之日起就融于中华传统文化和精神的围棋,从纵向的时间上看是文化的传承,从横向的空间上看则是文化的交流,当这一经一纬两条线索相交到一点时,也许就落子在了丝绸之路上。

11月25日至27日,2016年“一带一路”全国围棋之乡业余联赛总决赛在陕西西安举行,国内28个围棋之乡决出的八强队伍在古城开枰较量。细细数来这些围棋之乡所在地,与丝绸之路也有着不解之缘:西安、洛阳两大古都自不必说,上海、青岛、汕头都是《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到的沿海节点城市。就连地处南疆腹地的新疆沙雅县,也曾是古丝路上的重要通道。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唐代黑白围棋子。

在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重镇敦煌,位于今敦煌市郊的唐代寿昌城由于有丰富的黑白色石头,成为隋唐时期著名的围棋子制造中心,考古者曾在古城遗址中发现60多枚分为大小两种规格的围棋棋子;莫高窟中也有《碁经》《对弈图》出土,印证围棋在丝路的盛行。无独有偶,“南澳1号”这艘于明代扬帆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古商船,除了满载的瓷器,考古人员同样在其已沉入水底的残骸中发现了琉璃材质的围棋黑白子。

“围棋在中外交流史上扮演着有目共睹的重要角色。一方面它是文化交流的载体,这项运动以及其承载的 道 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东亚、东南亚、中亚等地;二来它也是中外商贾旅人在路途中的娱乐消遣,人们用饮酒、弹琴、下棋等来排解思乡的苦闷。”体育史学研究专家、西安体育学院的王增明教授说。

  “一带一路”全国围棋之乡业余联赛。

往事越千年,围棋这一历史上的“文化使者”,如今同样的作用非但没有湮灭反而更加显著。“沙雅县推广围棋算得上是在荒漠开出了花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雅县围棋协会名誉主席刘增力告诉记者,沙雅地广人稀,县城人口不过3万多,但学棋的孩子超过3000人,这得益于在各界努力下,围棋进入了小学课程,每周开课。“让祖国传统文化在边疆蓬勃发展,让不同民族的学生喜欢上围棋,我认为意义就不只体现在体育方面。”

“借 一带一路 的东风,沙雅县虽属西部,但作为围棋之乡也要起到表率作用。”刘增力表示,当地不仅有意在来年承办围棋之乡联赛的一个分站赛事,也计划打好丝路牌持续推广围棋。

作为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广邀八方好手以棋会友,扩大文化体育交流,更是有巨大的优势。由西安市围棋协会承办的丝绸之路国际城市围棋赛如今已举办到第三届,在前两届于西安举办的基础上今年转战天山天池脚下的新疆阜康市,吸引到欧亚两洲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30余支代表队参赛,其中更包含欧洲等级分前十位的选手。

  “一带一路”全国围棋之乡业余联赛吸引了众多的围棋爱好者们。

“西安围棋近年来发展迅猛,尤其是丝路国际城市围棋赛更是架起了一座交流桥梁,对传播围棋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西安市围棋协会秘书长李钢毅说,丝绸之路国际城市围棋联盟也已成立,该联盟旨在通过组织举办丝路概念的系列围棋赛事及活动,扩大丝路沿线地区的围棋人口、促进水平的提高。

在今年9月的丝绸之路围棋高峰论坛上,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林建超就曾表示,民间围棋人士和机构发起以“一带一路”为主线展开的围棋活动,是一个创举。

  “一带一路”全国围棋之乡业余联赛。

驼铃声声,帆影幢幢,曾经放在马背上、船舱中的棋盘,如今装进了电脑、连进了网络,传说中凡人与仙人对弈的棋局也以另一种形态实现了,人们现在能与仙人所乘驾的“云”手谈,即“阿尔法狗”等云计算工具。然而,棋道并没有因为技术手段的改变而改变,棋手之间的交流与交锋,仍从方寸的纵横十九路到广阔的丝绸之路蔓延开来。

文物图片由西安体院王增明提供;编辑:徐征

版权归新华社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原标题:纹枰上的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