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工智能将成顶尖专家?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屈婷)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吸引着全球的目光。如今,这一技术已经跃进到认知智能的门槛上——机器真正开始在一个又一个领域学习人类最顶尖专家的知识,而中国研究者已经在这一关键阶段取得了先机。

  发布会现场。新华社记者屈婷摄

在日前举行的科大讯飞公司发布会上,一系列智能语音识别、合成的“黑科技”让人惊叹,其幕后核心正是以语音和语言为入口的认知计算新突破。

这些新突破包括:2016年春,科大讯飞·约克大学联合实验室取得了堪称人工智能顶级测试WSC的世界第一;11月15日,在一个比WSC历史更悠久的知识图谱构建大赛中,讯飞的两个团队包揽了冠亚军。

“这些认知成果真正在国际顶尖舞台上证明了:中国人在人工智能领域不仅仅是一个科普、科幻或者感性的预言者,而是踏踏实实在做理论创新。”人工智能专家、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

此次发布会上,最抢眼的“黑科技”当属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实时多语种翻译技术。人一边说话,机器一边转写成中文字幕,这并不新鲜。但当观众看见实时转写出来的,还有英语、日语、韩语等多种文字时,现场一片惊叹。

  发布会现场展示的实时多语种翻译技术。科大讯飞供图

观众任晓婷是英语专业的学生,看完发布会,她在朋友圈里写道:“听到识别的准确率达到97%,全世界的速记员、同传翻译一定压力山大……”

不仅如此,记者在发布会现场还看到,不管是文字输入还是图像扫描,机器可以声情并茂地把内容“说”出来。更神奇的是,它还会从定制的语音库中,为你“定制”想要的声色,语音、语调几乎“以假乱真”。

“含混的音节、代词 他她它 、表达情绪的语气词……对于计算机来说,识别它们不仅需要语言的智能,更需要对情境和知识的理解和判断。”科大讯飞消费者事业群总裁胡郁说。

人工智能在1956年的达特莫斯会议上被提出。60年过去了,认知智能和机器人的结合,掀起了新的技术革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认为,对话是所有机器人必须迈过的坎。在人工智能领域,对话是目前最直接、最便捷的交互方式。

  发布会上演示的晓曼机器人,有世界领先的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和人脸识别技术,能广泛应用在政府、金融、运营商等多个领域。新华社记者屈婷摄

今年打败李世石的AlphaGo向人们展示了人工智能在专业学习领域的潜能。刘庆峰指出,AlphaGo学习了3000万个围棋对弈,而今年参与到江苏、湖南等地的高考和研究生考试阅卷的机器在学习能力上又有了提高。

“机器学习了500份专家改过的卷子,就可以改其他几十万份卷子。通过严格的测试显示,综合效能已经超过了人工水平。”刘庆峰说,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可以在医疗、教育、司法等专业性极强的领域,不断学习顶尖的知识和经验,而且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平台,这种学习能力将不断迭代进步,进而超越人类现有的知识。

“以今天的技术水平,人工智能在不远的将来就能达到顶尖专家水平,从而一举超过90%的普通专业人士。”刘庆峰认为,这个趋势将不可逆转地加速到来。

《科学》杂志曾预言,到2045年,人工智能将替代人类50%的工作岗位,在中国则是77%。刘庆峰认为,这个时间节点还会大幅提前。

  胡郁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新华社记者屈婷摄

如同一枚硬币,任何事都有两面,人工智能也一样。

刘庆峰认为,未来世界应该是顶尖专家和管理者协同治理下的、人和机器的“联合体”。在这种“人机协同”的机制下,人类可以把双手、大脑解放出来,释放出想象力去做更有创意的事情,从而迎来“人类智慧大爆炸的时代”。

胡郁说,未来人工智能将更紧密地与人结合,替代繁重、危险、无聊的工作,解决人力劳动的技术痛点。

今年4月,由工信部倡导,多家企业联合发布了《人工智能深圳宣言》。宣言除了强调源头技术创新、建立技术标准外,也提出积极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伦理道德的平衡点,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李晓东说:“未来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人工智能会推动人类智能的进步,它将无处不在。”

(原标题:人工智能将成顶尖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