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交管部门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超过1.85万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交通事故,每天有五十位少年儿童因交通意外失去生命,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中国14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第一凶手。

看着这些冰冷的数字,不知道大家有何感想?这意味着18500个年幼鲜活的生命还未得来及成长便已匆匆离世,18500个家庭瞬间支离破碎,18500对父母永远痛彻心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突如其来的惨烈不幸到底怪谁?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们先观看一个短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短片记录的是今年部分儿童发生交通事故的瞬间。看完之后,我想到一个词语——毛骨悚然!

各位家长难道不觉得短片中的某些情形很是熟悉吗?让年幼的孩子独自在马路上横冲猛跑,顾着打电话而未能顾及身后的孩子……

现在大家可以回答刚刚那个问题了。

是怪司机无良驾驶?还是怪孩子横冲猛跑? 抑或是怪家长照看不力?似乎都不是一个完美的答案。

然而,不幸发生之后,再多的责骂、再多的赔偿,甚至以命偿命,也无法挽回昔日那活蹦乱跳、欢歌笑语的孩子,留给每个家庭、每对父母无尽的悲痛欲绝、后悔不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我们为人父母,更应该从这些不幸中吸取教训,学习如何防范交通意外这个第一凶手,为孩子的平安成长护航。

公安交通部门的交通事故档案显示,儿童交通事故的责任方多半是受害儿童,因此加强对孩子交通安全的教育刻不容缓!

一、培养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告诉孩子过马路要选择斑马线、人行通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普及基本的交通信号标示:“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 但不一定绿灯就是安全的,也需要张望道路,小心通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告诫孩子哪些行为要不得。必须让孩子意识到,在马路上、停车场追赶玩耍、横冲猛跑、不走人行道、骑自行车逆行、闯红灯等行为,是极其危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我们应该告诉孩子,司机是有视觉盲区的。司机有时候顾不上观察车辆周围所有的角落,要是出现在车辆周围,很容易碰伤。车不只是能往前开的,司机倒车或者由于刚刚启动车子由于惯性都会向后开, 所以还是教导孩子尽量从车前经过比较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令孩子学会安全过马路,并不是会背安全常识就够了!由于孩子对于空间、速度、距离、危险环境的判断力较弱,因此,交通安全教育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开始,每次和孩子外出时都要结合环境给他灌输这些交通安全常识。

不仅仅是加强对孩子交通安全的教育,家长方面更是不能懈怠!

刚刚已经说过,由于孩子对于空间、速度、距离、危险环境的判断力较弱,所以恳请各位家长,孩子十岁前过马路,请紧抓孩子的手!切勿留年幼的孩子独自在路上玩耍,和孩子一起外出不要让孩子走出自己的视线,让孩子一直跟在自己的左右!刚刚的视频正是用血淋淋的代价告诫我们!

还有,自己平日也要开车的父母们,一定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在经过幼儿园、学校等场所时,请减速慢行,请务必在驾车时留意车辆盲区,确认没有儿童在一旁玩耍,保护儿童安全,首先要从自己做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交通意外事故成为全国儿童意外死亡的第一凶手,有时候是防不胜防的,所以,当意外发生时,家长学会一些必须的急救常识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可以看见,无论是视频还是生活中,一旦发生意外,家长都是立即冲过去把孩子抱起来,我们完全可以理解这份心情,但是这并不能最好的帮助孩子,反而可能因为二次伤害断送了孩子抢救的机会。

我们应该这样做:

一、立即叫人拨打求救电话“120”、“110”。首先判断孩子有无意识状态,若有则判断呼吸、心跳是否正常,并询问孩子哪里不舒服以及检查伤势。若孩子已经失去意识,判断是否还有呼吸、心跳,一旦确定孩子没有呼吸或是只有喘息、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一旦提到心肺复苏,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医生才能掌握的专业技能,其实在国外心肺复苏在群众中是普及度是很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由视频中我们可以发现,车祸是对孩子通常有一个强有力的撞击、碾压过程,所以孩子经常合并外伤,家长立即抱起孩子对孩子的伤势有可能会造成二次伤害。如果孩子发生骨折,例如上肢骨折,一定要确保受伤骨折的肢体不会发生相对移动,否则血管和神经都可能在搬动时受到进一步的伤害,在专业医生到来之前,最好找木板或是杂志或纸板,做简单包扎和固定。脊柱损伤者更是不能采用拖、拽、抱等方式,这可能使失去椎体保护的脊髓受到挤压、伸拉的损伤,轻者造成截瘫,重者可因高位颈髓损伤导致呼吸功能丧失而立即死亡。转运孩子应该使用硬的支撑物,如木板、门板、担架,先使孩子未受伤的肢体伸直,木板放在孩子的一侧,三人用手将孩子平托至木板上,脊柱受伤尤其是颈椎,搬运时要有专人扶住孩子头部,使其与躯干轴线一致,防止摆动和扭转,再送到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无情的交通意外,我们家长应该尽力去做更多,这样才能呵护孩子的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