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探望父母了?

三天?三十天?三百天?如果告诉你探望父母和上班打卡一样“赚钱”,这能不能唤醒孝心?

苏州一家护理院推出“奖孝金”管理制度,为了让生活在护理院的长者被更多的探望与陪伴,奖励两个月内探望次数超30次的老人子女200元现金抵用券;20次的奖励100元;10次的50元。护理院首批奖励227名子女高达三万多元的奖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奖孝金”制度表面上看给社会孝道打一记强心针,唤醒了不少为人子女的孝心,满足老人的心灵慰藉需求,无疑是善意的举措。然而,这难道不也是一种道德绑架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奖孝金中的“孝”含量有多少?

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德,一个不懂孝道的人别指望日后能有多大成就,如今奖孝金引发社会各种的“高调行孝”现象,利用探望老人的频率和金钱衡量一个人的孝心,当中的“奖”和“金”比“孝”的份量还重吧!

让那些仅是陪父母亲吃吃饭、讲讲话、散散步的“低调尽孝”者大写的颜面何存?以吃瓜群众的标准来定义“孝心”的多与少,这样赤裸裸的道德绑架层出不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孝心成了商家的“砧上鱼肉”。

大家别忘了社会上还有很多类似“罗尔事件”那样利用人性软弱点的,苏州这家护理院虽然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尝到了甜头,唤起人们行孝的意识,但不免有些机构以同样的方法宣传来“揽客”,引发恶性竞争,当孝心被商业化,谁还能辨别出真孝心还是假作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孝心”无须“奖孝金”。

奖孝金的诱惑始终是短暂的,并不能治好长期积累下来的“亲情疲劳”。领过奖孝金的人,也不希望以后自己的子女用同样的方式与自己维持亲情,听起来多讽刺。与其被金钱叼着走,倒不如从娃娃时期培养下一代人的真孝心。

怎么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欣赏孩子的点滴孝行

当孩子递给你一块他不舍得吃的糖,你会欣然接受,还是回绝他:妈妈心领了,留给你自己吃吧。虽然贝姐对糖果不是很感冒,也会选择接受孩子小小的孝心。留心观察孩子成长中的小善举,父母的欣赏与夸奖会强化他们的善心,孝心也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培养孩子“小太阳”的品质

孝道的核心是“尊长爱幼”。娇惯的生活只会把孩子变成“小皇帝小祖宗小霸王”,健康快乐的家庭氛围是可以把孩子培养成“小太阳”,真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例如引导孩子思考送什么给爷爷奶奶当生日礼物,让孩子和弟弟妹妹分享玩具......当你的孩子懂得孝敬老人、爱护幼小,他就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小太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存感恩,力行孝道

在家庭生活中不妨给孩子分配一些活儿,捶捶背、倒杯水、擦桌子等等,完成后记得跟他们说谢谢。让他们分担家庭责任的同时,体验大人的辛苦,继而学会体谅、感谢父母,久之,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渐渐耳濡目染,心存感恩。

以上内容由“贝维滋育儿”整理发布

辣妈心经、育儿干货、剁手秘籍等等

让你一次嗨个够!欢迎勾搭(bwz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