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黄马乡官田村借“光”摆“阔”

本报记者 郁鑫鹏 通讯员 胡雪萍

眼看着,年底快到了。

往年这个时候,是村干部风风火火上门收缴“新农合”费用的时候。但是,南昌县黄马乡官田村廖村小组的廖文华收到的却是由村委会为他们一家六口缴纳“新农合”900元的一张发票,这让廖文华一家开心不已。

村民买“新农合”,村委会来“埋单”,这样开心的事情可不止廖文华一家。据悉,黄马乡官田村2189名村民今年的“新农合”全都不用个人缴纳,村委会已一次性拿出35.86万元资金,帮助全体村民购买。

作为南昌县的县级贫困村,官田村的主要经济支柱为水稻产业。村委会是如何做到如此“阔气”的?官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李伟刚指着离村委会不远处的一大片光伏电板笑着告诉记者:“全靠它了。”

官田村村委班子一直致力于带领村民谋路子求发展,尤其是作为下派到官田村的第一书记的李伟刚,更是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作为自己到村的第一要务。今年3月,听说四川通威集团准备在江西地区建设“渔光一体”光伏发电项目,正在江西多地考察。结合当地实际,该村委会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便主动找到并多次邀请项目负责人到当地考察,用诚意打动项目负责人。

“村里有片700亩水塘属于村集体,以往通过承包给村民,一年租金只有6.5万元。通威集团刚开始想要以每年16万元的租金承包。”考虑到光伏产业是朝阳产业,官田村委会提出以水塘置换公司股份的形式承包给该集团。对方开始不同意,经过多次沟通,最终他们以诚意打动了集团。“最后集团同意村委会以土地置换公司股份的形式承包,并给予每年50万元的最低保障给村里。”李伟刚介绍道。

今年6月,建设面积397亩、总投资1.8亿元的通威“渔光一体”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发电。整个光伏电站建在鱼塘水面上,可实现“上面发电,下面养殖”的水面综合利用。光伏电站最高发电量每天12万度,年均发电量2400万度。作为第一年开工建成投产,村里收到了50万元最低保障收入。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村委会将项目的第一笔收入用于帮助村民缴纳“新农合”。

“农民在家种水稻的收入一年也就两三千元,村委会帮助全体村民购买 新农合 ,确实帮助我们解决了不少负担。”廖文华告诉记者。随着项目的落户,当地部分村民也解决了就业问题。

如今,村里成立了党员监督理事会,以后每年的收入的用处都将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的形式,让它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原标题:黄马乡官田村借“光”摆“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