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互联网+文化遗产”,好平台也要有好创意

本报评论员扈宏毅
  自由谈可以说,“互联网+文化遗产地”的融合探索是值得推广的,但后续问题的关键是,当各大博物院都在尝试同一条产业创新的道路时,究竟各自应该推出什么形式、什么质量的产品才能做出特色和市场。
  近日,“颐和园皇家买卖街”在淘宝上线,这是继“故宫淘宝”、“恭王府直属专营店”、“中国国家博物馆旗舰店”后又一位做电商的“皇亲国戚”。据颐和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颐和园淘宝店内共有53件在售宝贝,以旅游纪念品与皇家趣味生活为两大主打,分为宫廷家居饰品、皇家生活用品、图书音像、服装箱包、办公文具、旅游纪念、皇家生日礼物、艺术品等8个类型。(12月5日《京华时报》)
  依托独有的影响力和资源,尽可能开发周边产品,进行“互联网+”的融合探索,当前,这一发展模式越来越多地被博物馆和历史文化遗产地所采用,它也使得过去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皇家用品”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当前在购物网站上做得最成功的,当属台北故宫博物院,它在淘宝平台上的网店,以丰富、精致、极具创意和接地气的产品,吸引了众多“粉丝”。“颐和园皇家买卖街”的上线,让文艺青年们多了一个购买中国宫廷文化产品的渠道。然而,也有人表示不理解,这种不解来自两个层面:首先,一张普通的纸巾,因为印上了皇家纹饰,就披上了“圣旨”的幌子,一个橡皮擦,因为装进了仿制慈禧首饰盒的包装,就抬高了身价,这只是一种商业噱头,我们不能以这种方式宣扬皇家文化。其次,皇家文化、宫廷文化是一种封建文化,有相当一部分是腐朽思想的遗毒,如果我们现在用这种方式来宣扬它,它会在不知不觉间腐蚀现代文明。
  对一些人来说,的确难以适应一件普通的生活用品加上“宫廷”俩字就身价倍增的现实,这是商业运作环节的问题,如果商品定价确实让人难以接受,大家感到性价比不高,那么创作和市场团队就当及时反思,调整思路和经营模式,给百姓提供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而后一种担心其实大可不必,现代文明的发展自有其无法改变的客观规律,皇家文化、宫廷文化虽然是一种封建文化,但封建文化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常说,“糟粕与精华同在”,我们走近它,感受它,不是为了学习和效仿其中落后腐朽的部分,更不是为了以此去破坏现代文明,而是了解中国历史的丰富与精彩,感悟传统文化的精深和趣味。
  过去只能远距离、短时间在博物馆里看到的东西,现在能以另一形式近距离呈现在大众眼前,可以拿在手里细细端详,甚至使用它,把它当作一种工具和游戏,这种形式所产生的传播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效果,远不是可望不可即的观赏品所能比拟的。当前,不仅是中国的一些博物院和文化遗产地在逐渐学习使用这种营销、传播手段,事实上,西方一些国家早就开始了这样的商业运作,在一些知名的博物馆附近,人们可以买到依托于皇家文化、名人名作等制成的手工艺品、游戏产品、生活用品,这些物品不仅能够瞬间拉近个人与历史文化之间的距离,尤其对少年儿童和年轻人来说,更是培养其对传统艺术文化的兴趣、寓教于乐的有效媒介。
  可以说,“互联网+文化遗产地”的融合探索是值得推广的,但后续问题的关键是,当各大博物院都在尝试同一条产业创新的道路时,究竟各自应该推出什么形式、什么质量的产品才能做出特色和市场。其实,越来越多的文化衍生品也让笔者想到了当前“撞脸率”颇高的景区纪念品,而当笔者访问“颐和园皇家买卖街”时也的确发现了类似现象,比如存在文化特色不突出、缺乏创新等问题。
  当制作者、推广者对自身文化产品的了解不够深入,定位不够准确,始终倾向于模仿,那么我们也有理由担心这样的营销模式将无法驾驭“互联网+”这样一个复杂的营销模式。

(原标题:“互联网+文化遗产”,好平台也要有好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