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遗传密码,人类只读懂了3%

地球上的生命生生不息、不断进化,这都源于驱动进化的遗传密码。那么,对于它,你又了解多少呢?
  人一共有23对染色体,“染色体带有遗传信息,如果它变了,人的状态就会变得不正常。”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其他染色体都有两对,如果看到第13号染色体比别的多出一截,这就是一个先天畸形,导致胎儿一出生就是痴呆。
  事实上,只要我们的遗传密码即染色体改变一点,就会导致非常严重的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病或者肿瘤,实际上就是染色体的某个地方多了一些或者少了一些,如果异常的地方刚好是最关键的位置,就会导致非常严重的疾病。
  不可思议的是,遗传密码DNA其实是非常长的两股互信的匹配的链,这两条互补的链保证遗传信息的安全。陈润生表示,这条链虽然很长,但其实只有四个符号组成,被简单认定为ACGP。“这四个符号排来排去,它排出不同的花样就能帮助我们造出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
  换句话说,产生物质的那个密码存在于四个符号里,而带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称为基因,基因就是它们排出的密码。
  陈润生介绍说,人类大概有30亿个遗传密码。“如果在一页纸上打印3000个密码,100页订一本书,会有1万本书;如果每本书厚1厘米,那么1万本书就是100米高,差不多是30多层楼。”
  为什么说遗传密码是重要的呢?是因为遗传密码记载了好多基因,什么时候需要了,这个基因就会造一个蛋白。比如,我们的血球死了,需要造出新的血球,那么就要合成新的血红蛋白,这就需要用到DNA上造血球的这个血红蛋白的基因,它收到一个信号,说你这个信息得发放了,那么就发放出来造一个血红蛋白,接着就可以造出新一代的血液。
  对于遗传密码,“全世界从规律上真正能读懂的只占3%,这3%就是我们从中学的教科书里传达给我们的编码蛋白质的部分。”陈润生表示,实际上,对于另外的97%,科学家并不清楚它的规律,且它的序列也不编码蛋白质,因此被称为非编码序列。
  “物理中我们尚未解的、最重要的部分是暗能量,它大约占整个物质世界的70%。非编码序列在整个人类遗传密码中,实际上也是这个数量级的。”陈润生介绍说。
  以肿瘤发病为例来说,陈润生认为,很大的原因是来自于我们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的非编码的转录产物,现在临床医学用的所谓分子标记以及肿瘤所谓“靶向治疗”的靶点,全是来自那3%。或许可以试着去发现那97%的转录产物,哪些可以导致肿瘤,哪些可以作为药物治疗新的靶向。
  “有人说,我们对非编码序列的功能和基因的了解仅仅是冰山一角,我估计 一角 是否研究透了都很难说。”陈润生说,它是我们对人类、对生物的遗传密码认识中非常重要的核心部分。
  陈润生认为,未来在应用上,它具有明显的前景,包括临床诊断、治疗,同时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研究关联性。从过往经验看,占人类基因组2%至3%的这部分,一共有50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面对未开发的97%-98%,将有多少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诞生,则不可估量。
  (据《深圳特区报》)

(原标题:遗传密码,人类只读懂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