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落叶有了“身份证”清洁工有了“分类招”

图①:落叶专用袋二维码,打包完的落叶袋贴上此二维码后装车运输。

图②:11月29日上午,魏春华(左)和同事在金融街打包落叶然后贴上二维码。

10月~12月是城市集中处理落叶的时节,在北京市各条街道上时常会看到清洁工人清扫落叶的场景,他们将落叶集中堆积、装包后再运到处理厂生成化肥。然而今年,北京市西城区在处理落叶时加的一个小小二维码,给清扫、搬运、处理各个环节都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变化。对此,笔者日前走访了西城区处理落叶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了解其具体操作情况。

二维码监管落叶清扫

魏春华是北京市环丽清扫保洁服务中心人工班组的清洁工人,主要负责南礼士路到闹市口一带的马路清洁工作。11月29日上午9点,笔者见到她时,她已经工作四个小时了:“每天四点多到中心打卡,五点之前要到段。”魏春华所说的“到段”指的是每天在规定时间到达自己负责的清洁区域。“清扫、装包、再贴上二维码,一条龙,我全包了。”魏大姐说的二维码是今年推出的创新措施。

笔者了解到,北京市西城区为落实落叶和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工作,从今年秋天开始给落叶配发“身份证”——在落叶打包袋上贴二维码,明确枯叶来源。魏春华告诉笔者,今年在树叶掉落之前,中心专门强调枯叶和生活垃圾要分类处理。保洁服务中心把二维码贴纸提前发到每个班组,各片区清洁人员分别领取。

“起到的作用太大了,弄不好真给你退回来。”人工班组组长胡俊杰告诉笔者,现在有了这个二维码,东坝的落叶处理厂会对收集上来的打包袋进行抽查,如发现掺杂太多垃圾,通过扫码就能找到源头,并将不合格的打包袋退回。“树叶是树叶,垃圾是垃圾。”胡俊杰说,“哪条街道哪个胡同的树叶都能知道。”

清洁工有了分类意识

魏春华告诉笔者,她现在工作流程变化不大,但是自己在打扫的时候必须对垃圾和树叶做分类处理,不能混装。“这就像紧箍咒似的,有了二维码自己就有了警示。之前垃圾和落叶可以混在一起装,那时也没想着分类处理,现在就有了这个意识。”魏春华说。

魏春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了二维码,现在的工作量有所增加,特别是前段时间遇上刮风下雪天,落了很多树叶,“一阵忙下来比平时出的汗多得多”。她笑着说:“累肯定是累,干工作就得干好,就得负起责啊,累也就累这一段时间。但是这第一个程序做好了,给树叶和垃圾分好类,在整个流程上效率不就高了吗?”

人工班组的附光文师傅主要负责木樨地到天安门一段的卫生检查工作,他告诉笔者,现在打包树叶已经不存在混装垃圾的情况。“因为通过扫码就知道是从哪个地段来的,也就知道是谁清扫装填的了,这对工人们自己也是督促。”附师傅说,“而且你干了多少活,装了多少包树叶,二维码上一扫就知道是哪个片区的,就能记录我们的工作量,也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

基本省去垃圾分拣工作

据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在月坛北街、四道口、木樨地桥等地段分布着多个枯叶收集点,魏春华他们清扫打包的落叶由搬运组运到收集点,再用大型挤压车挤压后送到东坝枯叶处理厂。王湛亨是保洁中心搬运组的司机,他们组每天都要不时在所负责片区收集打包袋。“刚才在太平桥、西单、阜外这一块儿,一会就拉了满满一车。”王湛亨说道,“有了二维码后,标示作用比较明显,责任分明,没了混着堆放的情况,也省去了和绿化带工作人员之间打嘴仗。”

每个搬运组一般由两名搬运工和一名司机组成,徐必海、李光普就是和王湛亨同组的搬运工人。李光普说:“绿化带的包裹和我们的包裹有时会堆在一起,分辨起来不方便。现在有了二维码,混搭堆放的情况减少了,老远就能看出哪些是我们要收的包裹,识别起来容易多了,收集速度也快了不少。”

据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宣教处副处长尹圆介绍,以往落叶中夹带生活垃圾现象严重,特别是社会单位自发清理落叶时将落叶和生活垃圾混装,再加之北京市区面积大街道多,分类处理极其不易。

笔者从西城区市政市容委固废科科长李刚处获悉,加入二维码后,清洁工人在打扫的过程中都会主动做到分类处理,树叶中的垃圾量明显减少。往年从枯叶中挑出的垃圾量占枯叶的25%左右,通过二维码这种监管方式,垃圾量大为减少,基本上省去了分拣垃圾的工作,节省了相当一笔费用。他还表示,加入二维码之后,落叶清理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负责园林的工作人员非常认可这种做法,监管起来也更加便捷、高效。

东坝枯叶处理厂负责人李晓峰也告诉笔者,现在运到厂里的树叶里垃圾量很少,基本上不用再做分拣,处理起来也更快。据了解,这些枯叶经过加工后生成绿肥,能够解决西城区大约50%的绿化用肥量。

李刚在采访中透露,贴二维码的方式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此外,西城区也在考虑以后的工作中采用设置集中的打包点,对落叶进行压缩打砖处理,以进一步提高落叶运输及清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