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智取威虎山》电影的读者,一定会对电影中坦克手持一种枪身上方带有大型扁平弹盘的横扫土匪的场面印象深刻,这种因被大家称为“转盘机枪”而家喻户晓的武器是苏联自行设计的第一种轻机枪,其正式名称是DP27 7.62mm轻机枪。该枪在俄文中称为“步兵用机枪”,开头缩写是“Ä Ï”,按其读音称为“”机枪。解放初期国内曾以它的改进型DPM 轻机枪为基础,仿制成功第一种国产制式轻机枪——53式7.62mm轻机枪,并批量生产装备部队。

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ZB26轻机枪称得上是早期轻机枪中的明珠。一战后的近30年间,各国相继研制了结构不同、性能各异的轻机枪,但其中最为出色的要属苏联7.62毫米DP轻机枪和捷克斯洛伐克7.92毫米ZB26轻机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师瓦西里?A.捷格佳廖夫的经典作品,于 1921年开始设计,历时5年设计定型,1928年正式装备,1944年改进成。DP轻机枪历经苏芬战争和卫国战争的战火洗礼,在当时世界上的主流轻机枪中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直到 1950年代末,才逐步被轻机枪所取代。

DP27轻机枪为导气式自动武器,开膛待击,其活塞在枪管下方,与枪机直接相连,枪口带有喇叭状消焰器,采用螺纹形式直接拧在枪管上。捷格佳廖夫在该枪上采用了独特的鱼腮撑板式闭锁机构,结构简洁。不用任何工具,全枪可以分解成6大部分。全枪有65个零件,没有形状特别复杂或者需要特殊处理的零件,这使得该枪在生产、使用以及维护方面都比较简单。由于该枪设计的年代较早,因此没有大量采用冲压件,而是采用苏俄武器惯用的整块金属切削加工的方式生产,消耗材料和所费工时较多,质量也偏大,但好处是坚固耐用,尤其是整枪的可靠性特别出色。DP27轻机枪也有一些缺点,主要包括:一是复进簧套在活塞杆上,连续射击时活塞会将热量传递给复进簧,引起簧力减弱,进而导致射击故障;二是没有小握把,操作不够方便,长时间射击时射手容易。

DP27轻机枪只是捷格佳廖夫诸多作品之一,之后设计的DP系列机枪都继承了DP27轻机枪的优点和特色。该系列机枪除DP27轻机枪外,还包括DPM轻机枪、DA航空机枪、DA-2双管航空机枪、DT/DTM坦克机枪、RP46连用机枪。此外,DP还有称为1939DC的重机枪型号以及使用类似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漏斗供弹原理的试验型号,由于结构复杂和试用效果不佳,两者均未大量生产装备。

DPM轻机枪是针对的缺点而设计的改进型号,于1944年定型,主要改进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复进簧安装在机匣后部枪托上方的复进簧筒中,解决了复进簧受热变形的问题;二是增加了小握把,方便据枪和使用;三是将手动保险从后方移至扳机护圈右侧上方,提高了安全性;四是将两脚架固定在枪管护筒上方,方便携行;五是将抽壳钩簧由原来的片簧改为螺旋簧,提高了使用寿命。

DP系列机枪的最后一种型号为RP46连用机枪,是由设计师W.施利尼、P.波利阿柯夫和A.德比尼恩1944年开始设计的,1946年列装,后被所取代。RP46连用机枪基本上是在DPM轻机枪基础上改进的,使用250发不可散弹链供弹,也可使用47发弹盘供弹。该枪增加了托肩板,枪管也可以快速更换,配有两脚架。该枪的一些细节设计和战术使命均与后来的不谋而合。但因为质量过大和生产工艺落后,列装不久便被撤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DP()轻机枪之父——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师。这位高产设计师列装部队的主要作品除DP、等轻机枪外,还有“德卡”大口径机枪和冲锋枪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联红军装备的早期型DP轻机枪,从护筒的缺口中能看见枪管带有散热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DP轻机枪枪口处带有以螺纹固定的喇叭状消焰器。两脚架携行时可以向后折叠,并可分解取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阅兵式中手持DP轻机枪的苏联红军战士。枪口上安装的是空包弹助退装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DP轻机枪(右)与索科洛夫水冷重机枪(左)是在卫国战争中使用最多的两种机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DP轻机枪扳机部位特写。后部的突起部分即为保险,平时为保险状态,射击时右手握住枪托颈部的同时,中指压下保险即可打开保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DP轻机枪右视图。早期的DP轻机枪带有独特的枪托,后上方的突起是固定式油壶的壶盖,下方的凸起部分用以方便射手据枪。因为该枪的后坐力较大,因此卧姿射击时,射手在以右手握住枪托颈部的同时,还需要用左手从前向后托住这个凸起,以便更好地稳定控枪DP轻机枪的改进发展型号。上为1944年定型的带有小握把的,下为1946年定型的RP46机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争时期生产的DP轻机枪,枪托处取消了下方的凸起部分

与通常人们认为的DP轻机枪在抗美援朝时期才进入中国有所不同,该枪在国内的使用历史要长得多,可以追溯到之初。

1937年8月,中苏正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苏联开始向中国提供经济贷款和军事援助。1938年3月签订的第一期贷款第二笔合同中,中方即向苏方购买 DP轻机枪1100挺,每挺单价折合225美元,打算用以武装20个苏械师。同年签订的第二期贷款第一笔合同中,中方又以同样价格订购DP轻机枪 1500挺。与同时购买的苏军业已淘汰的马克沁-托卡列夫MT轻机枪(该枪是轻量化的马克沁机枪,是DP装备前的过渡产品)相比,DP机枪无疑是当时苏军最新式的轻机枪,质量更轻,性能也比MT机枪优秀得多。通过苏联军火贷款,仅轻武器部分中国就获得轻重机枪9720挺、步枪5万支、枪弹1.8亿发,超过当时中国军队轻武器总数量的1/20,其数量远胜于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获得的支援。如果没有这些武器的支撑,中国战场前期的抗战势必更加艰难。因此可以说,DP轻机枪曾为中国的抗战胜利做出过相当大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DP机枪中有一部分拨发给了在敌后坚持的八路军等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队,这是人民军队接触DP机枪的开始。如1938年10月 27日,彭雪枫、张震率游击支队东征经过豫东,在淮阳窦楼与日寇遭遇。此时部队装备的步枪全是土造的“单打一”,但却有4挺由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拔发的 DP机枪,张震同志亲自操作其中一挺,以一个弹盘的连续扫射将敌人打散,部队随即向敌人发起冲锋,将敌击溃,并击毙包括林津少尉在内的10余名日军,获得东进敌后的首次胜利,为随后建立豫、皖、苏边区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到时期,DP轻机枪在国、共双方都仍有使用,不过由于弹药供应等原因,多数不再由主力部队使用,而是用于训练和装备二线部队。1949年9月,蒋介石逃往台湾前,招募川西各县恶霸匪首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并将成都中央军校库存枪械悉数分发,试图借此阻扰解放军入川,每股土匪发步枪75支、冲锋枪4支以及DP轻机枪2挺。这些DP轻机枪后来都为刘邓大军所缴获,并一直使用到入藏以后。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逐步从苏联购入包括轻武器在内的各种装备,以统一志愿军武器制式,减轻后勤供应压力。最初计划是订购36个师的轻武器,其中包括苏式轻机枪7000挺,枪弹3700万发。1951年底,志愿军第3、第19、第20、第13、第9兵团及第11军、第66军一部共35个师已换装苏式装备,共接收DP系列轻机枪8148挺,其中第3、第19 两兵团各接收1809挺,在换装各师中数量最多。这些机枪中既包括苏军替换下的二战中使用过的旧枪,也有专门生产的新枪。DP机枪非常适应战场环境,在多尘、低温环境下动作可靠,同时弹药威力大,又与其他苏式步、机枪弹药通用,因而很受志愿军战士欢迎。由于该枪的供弹具是置于枪身上方的扁平弹盘,我军战士们形象地称其为“转盘机枪”。

国内仿制的DP系列机枪还包括DTM坦克机枪和RP46轻机枪,即55式坦克机枪和58式连用机枪。55式坦克机枪与53式轻机枪结构基本相同,但瞄准具、弹盘、发射机构和枪托有较大变化,机匣前部没有护筒,两脚架的安装位置也不同,配有光学瞄准镜,供弹具改为加厚的3层63发弹盘,只能连发发射,采用可伸缩的金属枪托,必要时可从坦克上拆下作轻机枪使用。58式连用机枪于 1958年生产定型,在56式班用轻机枪装备后逐步撤装,产量和装备量都远不及 53式轻机枪,该枪与53式轻机枪的不同点为:采用厚壁枪管以提高冷却效果,提高持续射击能力;导气装置改为与国产53式重机枪相同;枪管定位销加装手柄以便于操作;枪托加长,外形略有改变。该枪既可以使用53式的弹盘,又可以使用53式重机枪的金属弹链,但实际使用时以弹链为主,使用弹盘前必须先将弹链供弹机构取下,操作比较复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我军使用的DP轻机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军特级英雄黄继光生前使用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