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电话轰炸软件公然买卖骚扰电话怎么就治不了?

原标题:“电话轰炸软件公然买卖 骚扰电话怎么就治不了?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新媒体专电(记者汪军 梁爱平)近来,有手机用户反映运营商开始提供防骚扰提醒服务,可以帮助用户拦截掉一些烦人的骚扰或诈骗来电,但与此同时,被骚扰电话狂轰滥炸的事情仍不时被网友曝出。

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这种不间断拨打某部手机直至其瘫痪的软件很多,有的名为“呼死你”,有的名为“呼叫系统”。这种软件使用的是虚拟号码,可以呼叫任何电话号码,被呼叫手机无法进行回拨与反查。

通过网络搜索输入关键词“呼死你”,相关信息成千上万。这款软件在网络上可以随意下载,有免费版、震撼版、变态版等多个版本。有的版本注册以后,可以进行免费试用。

在网上,大多数软件都需要支付一定费用才能正常使用。当记者通过QQ与一家软件提供商的工作人员联系之后,对方提供了一个可供体验的网址,并告知有10分钟体验时间。

打开网址,注册登录后,记者体验了2分钟的“电话轰炸”。这个名为“呼叫系统”的软件向记者手机连续拨打了10次电话,记者接通了一次,但接通的一瞬间,对方立刻挂断,另外9次显示未接。10次电话中,5次是170(171)开头,1次未显示主叫号码,1次疑似境外号码,另有2个分别为183、186开头。这10次来电的号码显示来自浙江、江苏、江西、福建、海南、天津等地方,有两次未显示来电号码归属地,1次显示为“中国”。

这些软件价格如何?记者通过QQ等方式咨询了一些软件卖家,其中一家给出的软件的价格为:全能手机电脑通用版,一周使用权100元,一月使用权180元,一年使用权380元。所谓“全能”,就是软件既能安装在手机上,又能安装在电脑上。另一家软件给出的价格较便宜:一月的使用权118元,十号同呼永久版680元。

  漫画:“骚扰” 新华社发 程颐 作

类似“呼死你”的骚扰电话软件并不是新技术,更不是高科技。这种软件曾被有关部门用来治理街头广告,如今却被滥用。原本是治疗城市“牛皮癣”的一剂“良药”,现在却沦为一些不法分子发财的手段。

连续不断骚扰,对方目的何在?记者梳理发现,不少是为了实施诈骗,提出只要进行一定数额的转账,就能取消连续呼叫。

中国互联网协会12321举报中心早前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半年内,网民每周平均收到骚扰电话21.3个。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近一年来,中国网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915亿元。

为遏制骚扰电话,不少管理部门近年来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清网行动”“查处伪基站”等整治活动,频率并不低,但在实践中,治理工作仍存在一定的法律难度。怎样界定和认定骚扰电话?如何细化电信企业必要的制止措施?这些都亟须监管部门拿出明确的规矩。

骚扰电话为何堵不住?对于一般性的骚扰电话,有通信管理部门人士表示“苦于没有执法依据”。“以前有运营商尝试关停被投诉较多的号码,但对方却以 我付费我使用 为由表示抗议,就再放开了。”

通信行业业内人士称,对于一般的固话和手机电话,运营商或许不便监管,但对于频繁的网络电话骚扰,相关部门从技术上讲完全有能力“管死”。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改号软件,但改动了的号码到达电信运营商的交换机之后,是可以识别出来的,关键是运营商愿不愿管控的问题。

法律人士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厘清“电话营销”“电话骚扰”“电信诈骗”的边界,或者出台专门的管理办法,要求运营商对此类标记号码进行限呼等管理。同时,应加快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进程,形成保护个人信息的长效机制,运营商应不断提升自身对号码管理的能力,让普通用户易得、易用的防骚扰电话软件,成为“标配”服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董邦俊认为,“互联网+”时代下,电信诈骗的便利性大大提升,应从多个角度设计法律制度,从刑事立法角度,可以参照金融诈骗、保险诈骗等模式将电信诈骗独立成罪;尽快出台相应的电子证据相关细则,明确并严格落实金融、电信等监管机构和具体运营机构的责任。

(原标题:电话轰炸软件公然买卖 骚扰电话怎么就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