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企业深耕“一带一路”与沿线国家共致富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新媒体专电(记者王洪江 李鲲 黄鹏飞)“在企业迷茫时,国家的 一带一路 倡议坚定了我们 走出去 的信心,也给企业指明了整合产业链的发展新方向。”天津聚龙集团副总裁孙卫军说。

今年8月,生产棕榈油的天津聚龙集团获商务部、财政部联合发函,其位于印度尼西亚的产业园正式升级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目前,占地3.5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已经完成道路、供水、供电、排水、通讯等基本配套建设,10多家棕榈油产业上下游企业已入驻。

  天津聚龙集团在印度尼西亚的棕榈园。聚龙集团提供

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以来,力推“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让不少“走出去”的企业吃了“定心丸”。

据商务部统计,像聚龙这样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国已在“一带一路”沿线设立52个。不少境外经贸合作区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亮丽“名片”,成为推动中国企业集群式“走出去”、促进与相关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重要载体。

截至目前,中国已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4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协议,同20多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国际产能合作,涵盖钢铁、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等10多个重点领域。“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储备达1400多个,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落地,有力推动了沿线国家工业化进程。

福州宏东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着力打造完整渔业产业链,给远洋渔业基地所在的东南亚和非洲国家培养了渔业人才,带去了先进技术,推动了产业提升,带动当地协同发展。

据公司总经理刘赤焰介绍,经过30年发展,尤其近年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公司加大了海外投资和规划,在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国投资兴建了9个集渔船停泊、维修、制冰、加工等设施为一体的境外远洋渔业基地。

刘赤焰说:“我们可以做到这个规模,是注重与国家 一带一路 倡议相匹配的结果,也是坚持长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缘故。我们考虑到,到别的国家投资做生意,一定要让当地人感受到我们给他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

刘赤焰表示,“我们的理念之一就是促进当地渔业发展,针对他们的需求培养人才。比如,针对捕鱼技术水平落后的非洲渔民,我们专门建造了100条简易捕捞船,并派技术人员指导他们进行捕捞。同时,我们建设了融码头、冷库、加工厂、鱼粉厂、造船厂等为一体的产业基地,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2013年10月,作为“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印尼的重点项目,中国与印尼签署协议,决定建设青山工业园区。经过3年努力,这一民营企业投资项目为印尼当地民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新华社记者杜宇摄

在毛里塔尼亚的基地,宏东远洋渔业公司在遵守当地严格渔业资源保护法规的前提下,雇佣了近2000名当地人,“管吃管住,车接车送,还有社保医保,在当地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刘赤焰介绍,目前,非洲加纳、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都主动提供优惠政策,邀请该公司到该国投资合作,共谋协同发展。

石材加工企业英良集团董事长刘良表示:“ 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三年多来,就石材行业来讲,国外市场地方保护主义减少了。我们说话更有底气。”

但是,企业“走出去”并非一帆风顺,这个过程中也会遭遇如基础研究空白、资金短缺、文化冲击之类的困境。

北京大学历史系吴小安教授强调,在“一带一路”实践推进过程中,迫切需要“凝聚海外华人华侨”,“搭桥引路”,而且对于华人华侨要细分研究,因为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年代的华人华侨各有特点。

(原标题:中国企业深耕“一带一路”与沿线国家共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