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杨树鹏:总是“反类型”,你就小众化了

贺岁档“第一战”从今天开始,夹在《长城》与《罗曼蒂克消亡史》之间,是《少年》。作为《少年》幕后推手,导演杨树鹏才气颇受业内推崇,但此前两部作品从口碑到票房都不如人意。接受时报记者专访时,杨树鹏承认《匹夫》“失意”,影响了他创作《少年》的心态,“总是反类型,你就小众化了。如果想获得较大面积认可,还是要按照类型规律来办”。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陈慧

演员

阵容不豪华却是最适合人选

“欧豪能打,郭姝彤定力强,郭晓东有反差”

12月16日上映的新片里,《少年》演员阵容最不豪华,杨树鹏却对自己选择的这批人充满信心直说很适合。在导演眼里,男主角欧豪的优点很明显,“小欧特别能打,他的身体条件和别的年轻演员不一样”。杨树鹏回忆,“苏昂”逃出屠宰场戏份总共拍了8条,欧豪每次都要和三个人对打,“算下来他打了24次,直到我叫停,他都没说什么”。

欧豪曾说,共同的街头生活经历有助他理解“苏昂”。对杨树鹏而言,他也和欧豪、苏昂一样,曾是街边不羁的少年。他饶有兴致地回忆起18岁热血事件,“那次就是喝多了,去挑衅一个老混混,结果被打得稀里糊涂浑身是血。醒来后我四处找人放话 必须剁了他 ,最后无数人来说和,也算是引起当地江湖上小小风波吧。”

有趣的是,拍电影这些年,加上平时爱在网上发发感性文字,不少人更愿意把杨树鹏称作“才子”,问他如何看待这种两面性,杨树鹏笑着说:“青春期 力比多 太多,又没人管,不就闹和打吗?其实除了 混 ,我不羁的时期也是才子,也跟一般敏而好学的人一样,一直写作和阅读。”但他同时否认《少年》创作加入亲身经历,“只是一些情感投射”。

相比之下, 女主角郭姝彤的演艺经验逊于欧豪,此前只演过《谁的青春不迷茫》,杨树鹏并没有觉得调教这位演员费时费劲,“郭姝彤定力很强。像两人在地铁碰面的那场戏,实际拍摄情况是车厢挤满了人,又要在规定时间完成,现场气氛很紧张,如果小孩定力不强,就演不成戏了”。杨树鹏强调“苏昂”和“林巧”的演员必须满足一个大前提,“要有学生气、没有烟火气,像郭姝彤和欧豪就很像活在假世界的人”。

谈到这次这次邀请郭晓东演反派,杨树鹏就透露:“他本人不是很坚定,反倒是经纪人和太太劝他,推掉别的戏都要来演。”杨树鹏觉得换一个人来演“李志民”都没有郭晓东出人意料,“正因为他外表略显严正,是一个好男人。我觉得他有作出反差的可能性,对他以后开拓表演领域是有帮助的”。而唯一让他觉得遗憾的是,张译和余男这两位“戏骨”的一些戏份因为某些原因被剪,或许会影响观众对人物的理解。

创作

相比以前作品有所妥协

“想获得较大面积认可,还是要按类型规律来办”

杨树鹏2006年开始拍电影,此前的作品如《我的唐朝兄弟》《匹夫》,风格强烈给人深刻印象,可惜的是以上作品都未能在票房上获得相应回报。问到这次创作会否从以前经验上吸取教训,杨树鹏承认这回有些妥协,“我从前的电影都是反类型,《唐朝兄弟》和《匹夫》讲的都是两个混蛋被迫变成了英雄。这种荒诞不羁的想象是很文学的,既然不遵守类型规律,只能是被极少数人喜爱,大多数观众感到困惑和不满。总是反类型,你就小众化了。如果想获得较大面积认可,还是要按照类型规律来办”。

直言想拍一部类型片的杨树鹏,在《少年》中严格按照规律进行主线创作,“男一有明确任务,反一就是明确的坏蛋。而从前我的作品里,好人不像好人,坏人也不像坏人”。除此之外,他试着在副线上协调、展现自己的风格。记者指出,“申哥”屠宰场这条线,不乏血腥镜头,是否杨树鹏风格的一个展现。他回答:“它出现在我的世界里是天然的,我也不是故意为之,只是我喜欢把场景气氛建立在质感粗劣的画面上。”

拍完《匹夫》五年后,杨树鹏以一部悬疑犯罪题材影片重新引起关注,有人觉得是不是《烈日灼心》大受好评之后,激励了一大波电影人关注这一题材。杨树鹏解释,他受邀加入《少年》创作大约是2016年年初,他并不觉得现在到了犯罪题材影片发力的好时机,“显然不是,可如果大家都不做,就离 显然不是 更远。电影人首先要认真面对这一大类型的需求,而不是弃之不理,全去拍喜剧片、都市爱情……”。

事实上,试片过程中,有观众说看到《白夜行》的影子,问及在编剧过程中是否曾借鉴、参考经典作品时,杨树鹏直接否认,“并没有参考。我毕竟是做这行的,必须具备做这行的基本能力,什么(创作)都去找参考,还行吗?”他觉得身为一名导演,人生阅历、阅读史甚至看过的电影和认识的人,都被汇入一条浩浩荡荡河流里,“你不知道你捞上来的哪一瓢有什么,可能有点黑泽明,你还是喝了。因为来源很复杂,源头已不可考”。

自曝是犯罪题材影片控的杨树鹏说,他最喜欢的电影大师是让-皮埃尔·梅尔维尔(法国导演,有“黑色犯罪电影之王”之称),虽然《少年》点映后被说暗黑气质,他自己觉得人性变化比推理过程更为重要。

至于片中所展现的苏昂布下的复仇大局、林巧的死而复生、张建宇有如神助的破案过程,能否被观众一一参透,杨树鹏觉得他已经尽可能完成合乎逻辑的创作,“大家OK我就OK,在我这里没有什么逻辑成立不了,我从来不在意生活里发生奇妙转变”。

最后谈起和《长城》、《罗曼蒂克消亡史》同档期一事,杨树鹏称尊重发行方决定,他虽然心里觉得和以上片子没什么可比,还是希望外间好好评价《少年》,“那我就再拍一个犯罪题材电影”。

(原标题:杨树鹏:总是“反类型”,你就小众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