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是本人比较喜欢的一个作家,第一次接触余华的作品就是余华的第一部小说《活着》,此后一发不可收拾,《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在细雨中呐喊》。这里面写得最好、触动最深的大概也就是《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推荐阅读指数:★★★★☆

《活着》这本书怀着一种很沉重的心情读完,中国解放以来发展的道路不算顺利,之前听家里老人念叨那个时候很苦,理解却又没能理解,直到读完了《活着》。《活着》的主人公是福贵,从一开始的地主家的公子哥到最后的老牛和老汉,福贵的身上表现的不只是一个人的悲惨,是那个时候整个社会人民痛苦。内战、人民公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历史的车轮一直向前,福贵的命运也只剩下了凄惨。爹娘死了、儿子夭折、女儿难产死去、老婆抑郁而终、女婿不幸丧命、最后连自己的外孙子也难逃一劫……

《活着》的每个文字都很朴素,读的时候却每个字都能砸出一个坑,被命运上好了发条,只能选择坚强……

  • 那个时代,福贵这样的人很多,他们善良、他们无知、他们乐观、他们坚强、他们渴望……渴望活着、只是为了活着,无论为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庆-福贵儿子

  • 我看着那条弯曲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洒满了盐…-出自--《活着》福贵儿子死后细节描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推荐阅读指数:★★★★☆

《许三观卖血记》像是《活着》的姊妹篇,不同的是《活着》是大悲,《许三观卖血记》则是大喜,也有大起大落,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同样的历史背景,人民公社、大跃进、饥荒、文化大革命,读福贵的时候是一直担心到悲伤,总期待会有好的转机,结果书读完了,只剩下一个老头和一头老牛。许三观的血总是像黎明的第一束阳光很及时的刺破黑夜,拯救这个家。

《活着》叫活着,可是好多人都死了,《许三观卖血记》则是一个成功的活着的故事,故事起源于许三观路上偶遇一个年岁过高无法卖血的老人,经过了一次次卖血一次次的解决问题后,许三观也成了那个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历史的车轮太过冰冷,只是鲜活的人生让我们热泪盈眶。命运和现实留下来的选项有限,但是并不妨碍我们过得精彩。

时间有限,愿你只读好书

孤读书探--你的书中福尔摩斯

好了,就这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