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秤人君子

程镜睿 青岛五十八中学高三·十二班
  秦师傅,也就是秦老拐,在米碓巷里开店38年了。
  老拐“拐”在左腿上,走路无碍。只是有人拿这个瞎侃:“人歪,秤能正吗?”老拐最容不得人家说他秤不准,但每次脸憋得通红也想不出反击的话。
  老拐是个秤匠,但他自觉是个懂“道”的文人君子。巷子里没什么人跟他谈得来。他只和酒楼老顾交情深,常找他听戏,听锣鼓锵锵嚓嚓。
  老拐把肚子里的墨水都倒给了秦衡。秦衡是他儿子,名字是他起的——秤者,衡器也。一头连人间生计,一头连天地人心。老拐想让儿子当秤一般正而准的君子。秦衡从小就被老拐教着摇头诵文,上到楚辞诗经,下到明清话本,都能来上几段或用几个典。二十岁上便到了大地方念书做学问。
  老拐没教过秦衡做秤,老拐这么说:“你把学问做精了就行。”
  最近,老拐没了他那股文人闲劲和傲气儿——八天没开张了。
  买秤无人,修秤的老主顾也不见来。老拐白天只剩下磨秤杆,晚上却老梦见有人撅折了他的好秤或把秤填了灶。老拐每次惊醒,都觉得像和满屋子秤走了一道鬼门关。
  他开始看报纸。看到了什么“传承传统工艺,守望匠人精神”,下面还跟着什么“ 非遗 找到新传人”“不让传统文化失去光彩”。老拐心里一动。
  老拐找过徒弟。林家大儿子打小就跟他亲,结果自打老拐说要教他打秤他就没再来过;曲家三小子手巧,可人躁得厉害,钻星子不拿眼看——这还得了?老拐想过传女,他觉得书店家小闺女真好,可人家一百个不愿意。老拐决定叫秦衡回来。
  秦衡很快回来了。
  “大衡,爸爸把打秤教给你吧。等爸做不动了,也好有个人会做嘛。”
  秦衡笑了,有点极力掩饰的看不起。老拐瞪眼,有点儿不悦。
  秦衡开口了:“爸,老祖宗都讲 唯有读书高 ,小时候不让我打秤,不也是为这个?咱家的手艺只能叫 小巧 ,几千年传下来的东西那么多,打秤还能传几代?”
  老拐觉得肺里顶了一口气,他觉得儿子在骂他,又觉得他说得对。
  秦衡走之前说:“爸,现在总有人研究老手艺,但老手艺也是不一样的。有些东西,注定就会没有,不过是个早晚的问题。爸,别太操心了。”
  老拐终于明白了秦衡的意思:该被淘汰的,不值得一救。
  老拐看着一屋子秤杆秤砣秤钩秤戥,忽然很委屈。他抱着一杆秤走到了老顾那里。
  老顾拿来酒:“老秦,喝酒。”
  老拐一仰脖,眼泪汪汪欲下。
  老顾说:“老秦,喝。”
  老拐一仰脖,眼泪啪嗒啪嗒:“老顾,大衡说得对。我秤打得再好,也不爱让他做,怕人看不起。谁想到越老我越离不开这些宝贝。孩子不明白,他忍心,我还真不忍心。”
  老顾说:“老秦,喝酒。”
  老拐一仰脖,眼泪刷刷又哗哗:“现在不是老有人说 守望传统 吗?可咋没人理我呢?做秤不也和京戏一样,是传统吗?”
  老顾打开音响,京剧咿呀,锣鼓锵锵嚓嚓。
  老拐一仰脖,哭声哇哇:“那年我看出有人秤作假,叫人打折了腿。可秤能称人间生计!能称天地良心!这不就是君子之道?那帮小子懂啥?”
  老顾递来一条手巾,老拐说:“我和这些秤杆子啊,不知道谁会先送走谁。”老顾点头。无复言。
  天亮时鸟语啾啾,米碓巷秤店醒在静谧安详里。老拐抱着秤从酒楼出来。他一辈子只是个秤匠,中国人“重道不重器”。他打秤起于养家糊口,终于难以割舍。他爱这连着天地人心的君子之道。别人不守,他会守到不能动了为止。
  老拐从没觉得自己这么喜欢秤。
  老拐把秤掖进怀里,走得飞快,身后好像响起锵锵嚓嚓的锣鼓。

(原标题:秤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