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巡线工:兰新高铁输电线路的“体检医生”

新华社乌鲁木齐12月18日新媒体专电(记者杜刚)12月的新疆达坂城,雪还不是很厚,风却更大了。有人说,达坂城可以打动男子的,不仅有漂亮姑娘,还有呼啦啦的风。

乌鲁木齐供电公司输电线路巡线工人杨文平,在达坂城巡检线路有23年了。他每年要徒步1000公里左右,巡检位于戈壁、沙丘、山峰上的输电线路和铁塔,就像体检医生检查病人一般仔细,将一个个电路安全隐患及时排除。

  11月30日,杨文平在达坂城巡线。新华社记者 杜刚 摄

两年前,兰(甘肃兰州)新(新疆乌鲁木齐)高铁通车,人们出入疆的时间大幅缩短。为这条电气化铁路供电的输电线路关乎高铁能否正常通行,于是就有了专门的高铁巡线电工。他们多有丰富的巡线经验,杨文平是其中之一。

两年来,杨文平负责的达坂城段,没有出现过因未发现隐患致使计划外停电的状况。

他业务熟稔。巡检线路时,杨文平用随手捡的石块敲击塔基,通过声音判断是否有螺丝松动,甚至可以具体到螺丝的具体位置。有一次,他用望远镜查看线路,发现距地面15米处的电线,有3厘米的磨损,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23年干了一件事,就是巡线,不值一提。”他说这话的时候,表情稀松平常。

然而,在他的徒弟刘文看来,这份工作可不简单。巡检5个塔基时的直线距离只有5公里,但由于达坂城地势复杂,上坡下沟,实际得走15公里,这中间还得背着6公斤重的工具包。

冬季爬坡巡线时,不仅会遇到齐腰深的积雪,而且陡坡上的石子,容易让人走两步滑一小步。爬到山顶时,五六级的大风让人站不稳,人呼吸都有困难。

记者跟随杨文平爬陡坡,脚下的积雪和石子成了最大的障碍,走两步滑一小步,不到一个小时已筋疲力尽,但已习惯于这种环境的杨文平却显得颇为轻松。下坡时更难,由于没有登山杖,记者多次滑倒。

   11月30日,杨文平在达坂城巡线。新华社记者 杜刚 摄

达坂城最可怕的还是风,耳朵、眼睛、口鼻被灌入细沙是常事,如果遇到突如其来的沙尘暴,在能见度极低的环境下,只能凭经验闯出去。刘文和师父有一次在野外被沙尘暴困了近10个小时。

“每次走到风口风带边缘时,要先找基电杆靠上去,再用自己的安全帽挡住手。如果听到安全帽上 哒、哒、哒 作响,说明大风就要来了,巡线工作就得停下。”徒弟张彦哲说,这是他跟师父在风口巡线一年多总结出的一套巡线技巧。

其他季节也不好过。初春,融雪将斜坡上的冻土消融,只要摔倒,就容易被薄如刀片的碎石割破;夏季,戈壁滩的地表温度可以超过50摄氏度,如防晒措施不当,皮肤就会被阳光灼伤。

动物也是威胁。让刘文印象深刻的是,在一次巡检结束上车的时候,5只牧羊犬突然冒出来,朝着他们狂吠,把他吓出一身冷汗。杨文平有次巡线的时候,3只狐狸一直跟着,他和狐狸互相盯着对方,直到它们离开,“想起这3只狐狸就气人,太会吓唬人了”。

   11月30日,杨文平在达坂城巡线。新华社记者 杜刚 摄

在如此人迹罕至的环境下,杨文平如果漏掉几处检查,不会有人发现。然而,在同事看来,他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几乎有些“顽固”。这样的品性也影响着他的徒弟,杨文平的几名班组成员都说,如果漏掉一处,晚上就难以入眠。

在电力行业,干上几年巡线工作后,就会换个其他较为轻松的工种。可杨文平说,已经习惯了这份工作,而且这份工作时间干得越久,积累的经验越多,巡检的效率就越高,更觉得这份工作有价值。

在乌鲁木齐,和杨文平一起巡检的输电运维人员有30几位,他们要巡视11300多个基杆塔、2380公里线路。正是因为杨文平们有顽石一样的精神,才有了万家灯火通明和旅客顺利出行。

(原标题:巡线工:兰新高铁输电线路的“体检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