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工调查】奔波在“零公里”处

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受聘仪式。本报记者 张世光 摄

“打通最后一公里”。

这句眼下耳熟能详的语句,代表着一种目标,一种期许,一种决心。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各级工会干部一致认为,工会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在乡镇,在街道;而该市的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更是直截了当地表示,自己就是奔波在工会工作的“零公里”处的人。

从四面八方到工会一家

时间闪回到11年前。

2005年,哈尔滨市总工会联合该市人社局、财政局等首次面向全市招聘了225名公益性岗位工会组织员,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该市国企改制后下岗的“4050”人员。

从2010年开始,一个替代前者的新的工会岗位出现了——社会化工会工作者。

虽然名字不同,但目标是一样的——解决基层工会,尤其是乡镇、街道工会工作人员力量薄弱、无人办事的突出问题。

哈尔滨市总工会组织部部长程毅敏回忆说,曾经的乡镇、街道工会工作都是由街道工委书记顺便兼管。“效果可想而知。”

然而,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尤其是中小企业在乡镇、街道出现,区级工会因为人手不足情况突出,想要掌握职工情况鞭长莫及。因此,从2005年开始,哈尔滨市总工会为了补充乡镇、街道工会的力量,让工会的事情有人做,工会的事有人管,开始面向社会招聘工会组织员。

11年来,招聘的人员从最初解决下岗职工就业问题而面向“4050”人员,现在已经转向了面向全社会进行招聘。与11年前相比,无论是人员的学历、知识结构,还是个人经历,2016年的招聘要求和应聘人员的水平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考核的内容也更加严格。

据了解,在2016年的全市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招聘中,共有700余人报名,最终录取了75人。入选者中,最低学历为大专,还有一名硕士研究生。所有入选人员,都通过了市、区两级工会的笔试和面试。

记者在拿到的2016年考题中看到,笔试题目中关于工会知识的部分,既有关于“中央群团工作会议”“工会章程”等宏观问题,也有“‘两个信赖’的工作要求”“集体合同的有效期限”“建立基层工会组织的基本程序”等微观问题。面试部分主要关注的是受试者的文化素养、沟通交流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题目比较灵活多样。通过这样的考试,对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

来自不同的岗位,他们都进入了工会这个大家庭。

建会,建会,还是建会

一怕门卫二怕狗,三怕老板不吐口。

这几乎是2005年职业化社会工作者上岗之初面临的一个共同的情景,彼时彼刻,他们都在做同样一件事——建会。

在社会化工会工作者们的记忆中,对建会不知道、不理解成为当时企业主一种普遍的现象和心态。

为了让企业管理者明白,他们就一遍遍地走,一次次地说,而且要变换着方法去说。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回忆,当时搞建会,需要过“三关”。

第一关:走。

曲艺是道外区总工会派驻滨江街道办事处的一名社会化工会工作者,2012年刚入职的时候,她对工作的熟悉就是从“走”开始的。在她负责的辖区内一共有346家非公企业,挨家挨户一天不停地走完大约需要3个月的时间。

曲艺回忆说,当时每天早上8点半就开始走,每天都要走5个小时以上。中午为了节省时间在外面的小摊儿上吃点儿面条、包子之类的对付一下。

一次,一场大雨不期而至,曲艺被浇得浑身透湿,走进一家企业,一位负责人惊讶地说:“怎么这样的天气你还来?”

第二关:说。

“负责人不在。”

“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在。”

“你别来了,我们不需要这‘玩意’”

往往是还没见到企业负责人,曲艺就已经被拦在大门外了,她上岗前悉心学习的各种工会知识在大门口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

企业不建会的理由很相似。以为就是来收钱、“找麻烦”的,有的认为工会是领着职工找企业麻烦的,有的倒是同意建会,但是老板一定要亲自担任工会主席。

曲艺就必须把各种法律、政策、规章,掰开揉碎地讲清楚。

第三关:韧。

除了走企进厂,交谈宣讲外,有的时候还需要耐得住尴尬的沉默。

“我就在那儿站着,人家一会儿擦擦地、一会儿擦擦桌子,十几分钟,几十分钟,根本没有搭理你的意思。”这种被当作空气般的经历曲艺刻骨铭心。这个时候,坚持、坚韧,就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品质。

有时候,为了让企业老板能够顺利建会,社会化工会工作者们还想出一些“笨”办法。比如,有人就从书店职工处下手,以“买书闲聊”的方式询问职工对于工会有没有了解,知不知道工会能带来的好处。

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效果是显著的,截至2016年9月底,哈尔滨全市符合建会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25942个,建会企业总数25185个,涵盖职工489928人,农民工会员13208人,建会率和入会率分别达到97.08%和96.65%。

建会了,做什么

从“工会组织员”和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名字上的改变也透露出一个变化的细节——从以建会为主,到建会与发挥作用并重。

“建了工会到底能带来什么好处”的问题,每一位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反复被问道。

张金荣是道里区工农街道的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我说工会的作用之一就是帮助企业和职工解决困难。”

于是,企业负责人诉苦说,“我们招不上来人,你帮我们招人,我们就建会。”

张金荣也不含糊,利用自己了解基层的优势,找到了不少有就业需求的下岗职工。最终,下岗职工找到了新工作,企业工会也顺利建起来了。

在基层,社会化工作者有一部分工作是在组织文体活动。张金荣说,职工们在一起唱唱歌,打打球,往大了说大家凝心聚力,往小了说,活跃活跃气氛,职工有个好心情,能更好地工作。身处基层,这些职业化工会工作者的实际感受是,文体活动是工会组织凝聚职工最好的方式之一。

当然,他们还有更多更专业的工作要去做。做好困难职工调研走访与帮扶,帮助企业培训工会活动积极分子,组织劳动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工会活动,指导企业工会做好工资集体协商......他们经常戏称这个工作堪比街道“小总理”,既忙碌又复杂。

平房区保国街道办事处的工会组织员卢贤玉曾是外企韩语翻译,工作虽收入不错,但她找不到自己的价值。

到工会后,一次困难职工摸底活动,她发现一位大姐“肩膀上始终盖着一块白毛巾”,原来因为疾病都溃烂了,疼痛难忍。“她看到我们来了要给她提供帮助,心里高兴,始终是笑容。”

卢贤玉说,大姐的笑容让她明白,一点一滴的工会服务看似平凡,却有着重要的意义。

“零公里”处的“多面手”

“会员卡普惠推广”“开展医疗互助补充保险”“企业安全排查”……

当前,哈尔滨市近300名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都面临着成为“多面手”的课题。

大家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如何才能从“外行”转变为“内行”,又如何从“内行”转变为“专家”,这个问题每一个工作者都在思考,哈尔滨市总工会也在做着“职业设计”。

据了解,哈尔滨市总工会每年都要对全市范围内的社会化工作者进行全系统培训。利用五天左右的时间,除了做工会业务培训外,还要开展“公文写作”“政务礼仪培训”“互联网+工会”等知识的普及与提高。

南岗区七政街道办事处的刘宁在2013年通过成人高考进入了哈尔滨理工大学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两年半的时间里,她除了工作,还要利用几乎一切休息时间在学校上课。她对企业的建设、管理以及劳动、人事、工资、保障、专业职称、职业技能鉴定、员工教育培训等都有了全面的认识,这些知识在工会工作中发挥了作用。

为了让这些扎根基层,热爱工会职业的社会化工作者能够安心工作,同时也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会工作,2015年,哈尔滨市总工会出台了《哈尔滨市职业化工会工作者和工会组织员管理暂行办法”》,对职业化工会工作者的招聘、工资待遇、考核管理和休假权利、工资福利待遇都作了明确规定。 哈尔滨市总工会组织部长程毅敏说,制度化将管理明确下来,是确保“最后一公里”畅通的重要机制。

回顾社会化工作者11年来的工作情况,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黄玉生表示:“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的招聘,是落实党的群团会议的重要举措,可以较好地克服机关化问题,是探索群团改革的有力实践。不仅给基层工会充实了力量,而且带来的新的血液和新的思维,更加体现了群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