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施工偷懒?实名追溯会“报警”

本报讯(记者李瑾)50岁的模型工雷昌勇近来有点尴尬。施工时,一次粗心大意的打磨不到位情况,被后续施工的工友发现后拒绝上岗接班,他成了项目部里被教育的“典型”,由桥梁厂工厂部部长对他单独进行技能培训和教育培训。

通过实名指纹打卡上网这一环节设置,实时发现施工质量隐患,再反向对作业人员进行精准技能培训,这是中铁一局五公司济(南)青(岛)高铁项目中的一项新探索。

过去,雷昌勇跟着老乡到工地上打工,很多活儿技术含量不高,简单培训就能上岗,干得到不到位,全凭责任心。在中铁一局,每个工人上岗时,都要进行指纹打卡,既可实名追溯,也算是对上道工序的活儿进行质量确认。那天,觉得打磨得差不多了,雷昌勇就偷了个懒。没想到,这两平方米的质量不过关,被后面接收工作的工友发现。于是,这事儿就成了项目上的“活典型”,被大会小会点名举例。

项目经理梁战喜介绍,两平方米的打磨不到位,看似很小,但完工后它可能造成梁体脱离后混凝土表面有锈迹。这对济青高铁线施工一年来屡次受到业主嘉奖的中铁一局来说,很难容忍。“后续的精准培训这时候就要跟上了,惩罚批评不是目的,技能培训、意识提升才是我们的目的。”梁战喜说。

一开始,雷昌勇也有点恼,觉得只是一点小马虎。但在项目部不断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进行教育中,他逐渐意识到,不管在什么岗位,责任心都不能少。“我能参加高铁建设挺高兴的,都在说工匠精神,我以后也不能马虎大意了。”雷昌勇说。

济青高铁是我国第一条由地方控股出资建设的高铁项目,从开工伊始就将工程的可追溯性放在第一位。除了指纹上岗打卡,还通过二维码技术对每个桥墩建立数字化的“身份证”。在中铁一局的项目段,随便哪个工程参建者,都可拿出手机扫一扫任意一个桥墩上的二维码。这个桥墩的建设资料,立马就显示出来,不仅可以实时获取桥墩施工信息,还可以根据授权,查询到实施设计参数、进度信息和质量信息,甚至能获得每一道工序施工人员指纹确认的信息。

据统计,在二维码推行前一个月时,全线就收到了4000余次扫描记录。参建者在扫描完成后,即可看到自己的名字永久性地“刻”在实体桥墩上。这在令参建者震撼的同时,也引起了他们对“质量”内涵的反思。

目前,由中铁一局五公司承建的济(南)青(岛)高铁9标段的41.22公里,已经完成了全部的线下施工,为2018年底前全线建成通车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