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明年7月1日起手机预装App应能卸载

   工信部近日下发《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规范移动智能终端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生产企业)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行为,明确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预装的第三方应用需可卸载,并禁止私自收集用户信息。《规定》明年7月1日起实施。
   《规定》要求,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设备需依法维护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生产企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不得调用与所提供服务无关的终端功能、违法发送商业性电子信息;未经明示且经用户同意,不得实施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开启应用软件、捆绑推广其他应用软件等侵害用户合法权益或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
   生产企业应约束销售渠道,未经用户同意不得擅自在移动智能终端中安装应用软件。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厂商需确保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应用(第三方应用)可卸载,手机中预装的实现同一功能的基本功能应用,至多有一个可设置为不可卸载。即使是系统升级,之前删除的预装应用也不被强行恢复。《规定》明确,生产企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均应通过用户提示、企业网站等方式明示所提供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的信息,包括名称、功能描述、卸载方法、开发者信息、软件安装及运行所需权限列表等,明确告知用户应用软件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的内容、目的、方式和范围等。涉及收费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应明示收费标准、收费方式,经用户确认后方可扣费。对违反规定的生产企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通信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依法进行处罚,并记入信誉档案,向社会公布。对涉嫌违法犯罪的应用软件线索,各单位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综合央视

  
>>马上就访
  业内人士:手机生产商预装App可获利

   西安市民小周用的是一部iPhone6,手机上关于股票的App对于不炒股的他来说根本无用,但却不能卸载,这让他有些心烦,“没有用却占着内存,像这样的App还有很多。”
   华商报记者收集各方资料发现,iPhone自带的很多非基本功能的应用软件都不可卸载,其中包括指南针、watch、播客、音乐、游戏中心、提醒事项、股市、健康、视频、日历、iBooks、备忘录等。华为部分机型不可卸载的软件也不少,包括手机管家、日历、天气、会员服务、主题等软件。小米机型也有同样的情况,比如部分小米手机对自家的应用小米音乐、小米视频等软件就不支持卸载。
   昨日,西安四叶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安全研究员余俊峰说,手机App预装有多种形式,其中最普遍的是各大运营商通过与手机生产商合作,将自己需要推广的信息以App的形式植入手机。另外还有一种是一些小厂商与代理商之间的合作,代理商从厂家拿到手机后,根据小厂商的需求,在手机里安装相应的App。
   “这些合作中间都是收费的。”余俊峰说,以前,手机生产商从每一部手机预装的App中可获利2元左右,现在这个收益还有增长。他指出,这种合作在以前都是潜规则,监管部门对此也都持默许的态度,导致更多的App通过各种方式合作预装到手机里,而且还不能卸载,给手机用户带来麻烦。
   他认为,工信部的新规从手机用户角度出发是好事,但执行的难点在于如何打破各种利益合作,这就需要监管部门拿出更严密的监管细则,把好政策用好。如果手机预装软件卸载落实到位的话,手机用户空间储存量将扩大,有利于用户上网提速,开机速度也会大为提升。 华商报记者张小刚

  
专家观点:尚需出台具体细则 可遏制电信诈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副教授杨超说,一般的App占手机内存从几十兆到几百兆的都有,一些用户不使用又不能卸载的App不仅占了手机内存,而且也占据手机的计算资源,使得手机在程序执行上的速度降低。还有一点是,一些预装App还可以收集用户的隐私信息,在不经过用户同意的前提下将这些信息发出去,对用户的隐私造成侵害。
   杨超认为,新规出台,意味着手机用户自主权更大了。但所有的预装软件都可卸载也会使用户在使用手机时变得复杂,因为一般的手机用户并不专业,对于预装的软件并不知道哪些该删、哪些不该删,甚至会删了一些不该删掉的软件,影响到手机的正常使用。
   杨超指出,新规出台将直接影响到手机厂商的业务发展,其利润来源将受到限制。此外,因为一些技术环节的问题尚未厘清,新规的落实上必然会产生困惑。“首先什么是预装软件,什么属可卸载的APP,这些都需要明确。”他说,手机预装软件不只是App,还有系统服务软件,后者到底算不算预装,从目前的一些规定上判别还是有些难,这就需要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
   杨超还认为,新规中关于未经明示且经用户同意,不得实施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规定,将在某种程度上遏制电信诈骗和犯罪。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层面,基于用户行为习惯进行商业推广的行为也可能受到影响。 华商报记者张小刚

    (原标题:明年7月1日起手机预装App应能卸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