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公众号 sjjs10

1941年6月22日,德国闪击苏联,战争伊始苏联触不及防,节节溃败,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莫斯科会战以德军的全面失败告终,毛熊也全面开启了反攻模式,现今很多人认为莫斯科的冬天的严寒严重打击了德军的士气,德国士兵在严寒中战斗力大大降低,苏联红军在严寒的帮助下才战胜了德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联的寒冬成为了德军无法战胜的梦魇”

不过这一点苏联人并不认同,朱可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莫斯科冬天一直都这么冷,难道他们不知道吗。

那么我们就来仔细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

首先,来看看当时莫斯科到底有多冷。

数据出自朱可夫战后的一篇报告,给出了莫斯科当地气象局记录的数据:

1941年11月至12月莫斯科附近的气温 变化情况(气温测量时间为早上7点,考虑到莫斯科地区纬度较高,当时又是冬天,这个气温当比较接近全日最低气温)。
11月15日 摄氏-7 华氏20
11月16日 摄氏-6 华氏22
11月17日 摄氏-8 华氏18
11月18日 摄氏-11 华氏13
11月19日 摄氏-9 华氏16
11月20日 摄氏-7 华氏20
11月21日 摄氏-3 华氏26
11月22日 摄氏-4 华氏24
11月23日 摄氏-4 华氏25
11月24日 摄氏-9 华氏16
11月25日 摄氏-11 华氏13
11月26日 摄氏-9 华氏16
11月27日 摄氏-8 华氏18
11月28日 摄氏-6 华氏22
11月29日 摄氏-1 华氏30
11月30日 摄氏-1 华氏30
12月01日 摄氏-8 华氏18
12月02日 摄氏-11 华氏12
12月03日 摄氏-7 华氏19
12月04日 摄氏-18 华氏0
12月05日 摄氏-25 华氏-13
12月06日 摄氏-26 华氏-15
12月07日 摄氏-29 华氏-20
12月08日 摄氏-15 华氏5
12月09日 摄氏-4 华氏24
12月10日 摄氏0 华氏32
12月11日 摄氏-6 华氏22
12月12日 摄氏-2 华氏28
12月13日 摄氏-22 华氏-7
12月14日 摄氏-19 华氏-2
12月15日 摄氏-27 华氏-17
这种天气固然冷,但是只要不是穿着单衣到处瞎浪,远没有到随随便便就把人冻的走不动路的地步,想象志愿军初入朝鲜,来自南方的士兵穿着薄薄的单衣,在动不动就零下三十几度的山林与美帝战斗,号称欧洲最强步兵的普鲁士军队,怎么可能被这点温度搞垮。

其次,严寒对交战双方都有影响,德军怕冷,战斗名族也怕啊,衣服穿少了照样给冻死,严寒中苏联红军因冻伤减员的也不在少数。苏联人之所以能在冰天雪地里潜伏一夜还能跳出来继续战斗,靠的是装备,天冷就应该多加衣服,反观德军,由于战线的扩大,后勤补给越来越跟不上前线的需求,德军的冬装短缺,完全靠着顽强的意志力在对抗寒冷,战斗力当然大受影响。

这是苏芬战争时苏联的伤亡情况,当时苏联占尽优势,但依旧损失惨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苏芬战争时苏联的伤亡情况,当时苏联占尽优势,但依旧损失惨重

再来看装备。德军的机枪是气冷的mg34/42,红军的机枪是水冷的M1910,零下德军的坦克是烧汽油的,毛子的坦克是烧柴油的,严寒对红军的影响应该更大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各方都知道与苏联开战就必须要考虑严寒的问题,战前苏联情报部门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德国并没有进行应对苏联严寒的装备物资准备,因此苏联情报部门认为德国短期内不可能进攻过来,但是希特勒不管这些,一心想要迅速击垮苏联,突然发动战争,正好打了苏联一个措手不及。但是随着战争成败主要指标从来不是看损失人数坦克数,战损比等,而是看其预期目标有没有达到。苏联虽然损失惨重,但是闪击战并没有击溃苏联的战略动员能力。苏联靠着战略纵深的优势,加上苏维埃政权下整个国家的凝聚力,战争机器一发动起来,德国只能望尘莫及,失败是注定的。看看当时两国的战争机器发动起来的样子:

1944年Tiger II有377的年产,平均32辆/月。然而苏联斯大林坦克生产2250辆,ISU-152神教在1944年生产了2510辆。1944年苏联坦克工业提供了3万辆重型和中型坦克、突击炮,1944年德国工业提供坦克7903,各类突击炮、坦克歼击车7797,自走炮905。总计16605吧。1941年全年德国制造坦克2500辆,突击炮坦克歼击车500,自走炮12辆,德占捷克制造坦克678辆。而在1941年丧失68%工业产能的苏联人......制造坦克6448辆,其中T-34坦克3000,KV-1重坦克1258,KV-2神教100辆。就这德国还要两线作战、

与其说是寒冬帮助了苏联,倒不如说是德国糟糕的后勤挽救的苏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自公众号sjjs10(世界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