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吉林查干湖:昔日冷渔村变今日热景点

新华社长春12月29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孟含琪)“鱼把头”张文家住在吉林省松原市查干湖附近的村里。他在渔场打了几十年的鱼,从没想到曾经冷清的渔村会变成热门的旅游景点。

“过去一条鱼就卖几块钱,很多时候打出的鱼还卖不出去。没想到现在能卖30多块钱一斤,还经常供不应求。”张文说。

得益于每年举办的查干湖渔猎文化节,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前来了解冬捕文化,观鱼品鱼,查干湖鱼的行情也水涨船高。

  刚从查干湖冰面下打捞上来的鲜鱼(12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28日,位于中国东北部的查干湖气温将近零下30度,但现场气氛却非常火热。当地蒙古族群众载歌载舞,举行祭湖醒网这种承载着顺利和丰收愿望的祭祀仪式,让在场游客全然忘记了凛冽的寒风。

查干湖是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是辽金以来历代帝王“巡幸”和“渔猎”之地,因其保留了蒙古族最原始的捕鱼方式,被誉为“中国北方最后的渔猎部落”。

查干湖资源丰富,盛产鳙鱼(胖头鱼)、鲫鱼、鱤鱼等多样鱼类,其独有的冰下走网、马拉绞盘等捕鱼方式保留了过去原生态的文化特色,至今已传承千年。2008年,查干湖冬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查干湖冬捕最大的魅力就是清晰完整地传承了先人的捕鱼文化,经现代旅游节等元素包装又有了新生代特点,使其名声不断扩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曹保明说。

尽管在寒风中观看了近三个小时的表演,来自上海的孙紫林依然很兴奋。“虽然天冷,但是现场气氛很热烈,今年我要多买几条冬捕鱼回家送给亲朋好友。”他说。

  这是12月28日拍摄的查干湖冬捕“祭湖醒网”仪式。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纷至沓来的游客,也带火了当地的特色农家乐。张云东家里开了一间600多平方米的饭店,去年纯收入40万,“南方和国外游客都喜欢我家的胖头鱼,不少回头客年年都来看冬捕。”

看到周边农家乐赚了钱,渔场职工李书先也萌生了开店的想法。去年,他投入6万元开了家小饭馆,当年就回了本,今年他又大胆投资了60多万扩建装修。“我有信心四年内肯定回本。”他说。

发展迅速的电商产业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财富。在电商物流中心,运载着查干湖冬捕鱼的货车每天不停穿梭过往,中国邮政、顺丰等十余家知名物流平台纷纷进驻,将一条条带着冰碴的鱼运往全国各地。

查干湖渔场党委副书记单军国说,上届冬捕节捕鱼量300万斤,产值3000万元,其中一半以上的鱼都是通过“互联网”送到了千家万户。

如今,查干湖冬捕已逐渐成为中国北方冰雪旅游的新名片,也为松原市这个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调整和转型升级培育了新动能。

(原标题:吉林查干湖:昔日冷渔村变今日热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