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寒夜,他们用劳动守候新年

新华社长春1月1日新媒体专电题:寒夜,他们用劳动守候新年

新华社记者

2016年最后一个夜晚,当千家万户温暖地围坐一起迎候新年钟声的时候,有这样一群人舍弃了与家人的团聚,在滴水成冰的夜里用辛勤的劳作守护万家灯火,迎接新年到来……

高铁机械师:在列车底盘下过新年

晚上9时多,一列列子弹头列车驶进长春动车所。白天风驰电掣、日行千里的高速动车组,晚上就在这里检修。

1982年出生的孟宪宇就是动车组检修师中的一员。“粗算下来,这已经是第10个在列车底盘下 跨过 的新年了。”他在潮湿的检修地沟里边走边说。

长春动车所每天至少要检修20组CRH380B型高寒动车组,该型列车奔驰在我国第一条高寒高铁——哈大高铁上。高寒地区极端天气易发,降雪会覆盖轨道设备,导致动车组底部积雪,还会造成接触网导线结冰,所以必须及时进行除冰检修。

“下雪时,开进来的动车组转向架就像一个大冰坨子。”孟宪宇说。用高压水枪除冰时,地沟下边又热又潮,底盘消融的冰水滴在脸上、身上,衣服一会就成了冰壳。

强光手电在手,抬头仰望车底,孟宪宇身体和手臂跟着手电光有节奏地摆动,像鹰一样犀利的眼神“刺穿”复杂的底盘结构……

10年来的工作中,孟宪宇和同事们见证了中国高铁日渐强大。“刚开始老外专家来检修,藏着掖着不让看、不让学;后来老外越来越少,中车长客的驻厂技师多了,跟着我们一起干;再到后来,他们也不用来了,我们这些机械师都能独当一面。”

孟宪宇有一个5岁的女儿,每次坐高铁时,可爱的小女孩总会对周围的乘客说:“我爸爸是高铁机械师,咱们坐的列车都是他检修的,世界上最安全!”

夜巡民警:跨年夜接力巡逻

尽管这两天气温有所回升,但是东北的冬夜,就算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也很快被冷风打透。长春重庆路派出所门前,民警王斌穿好棉鞋棉衣,带好巡逻装备,开始夜巡。

1辆警车,6名民警,3人车巡,3人步巡,每45分钟进行交替,这是夜巡的基本配置。从2011年起,长春市开始了全城夜巡,每天晚上,都有数百名民警行走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彻夜守护着百姓安全。

王斌每天晚上的步巡路线有十多公里,微信计步两三万步。他的膝关节有老病根,不适合长时间在寒风里行走,但是多年前在部队锻炼出的韧劲,帮助他克服了伤痛。

王斌的巡逻区域位于长春市中心商圈,商铺林立,霓虹闪烁。街头的彩色大屏幕上,精致的新年祝福画面不断变换交错,营造出浓郁的新年气氛。

跨年之夜,不少人涌上街头迎接新年。“有巡警在,无论多晚我们都不害怕。”几个年轻的女孩子笑闹着,在雪地上撒着欢……

每天循环往复的巡逻线路很容易产生枯燥感,但王斌从来不会因太过熟悉路程而掉以轻心。辖区内每一处人员稀少的街路楼道,他都要走进去查看;路上遇到了醉汉,要赶紧联系家人或者送其回家;车辆没关好门窗,要设法找到车主……

晚上11时30分,朝阳分局刑警队黄子伦警官所在的夜巡小组前来接班,他们将在王斌走过的区域开始下半夜的巡逻……

夜行公交司机:零时40分,又一次“起车”

1月1日零时30分,一分不早,一分不晚,362路公交车稳稳停靠在长春市红旗街站台。

夜空中,零零星星有烟火绽放,有31年驾龄的驾驶员洛传明走下车,用长杆挑起抹布擦了一遍挡风玻璃,呼出的哈气散在空中,氤氤氲氲。擦罢,他回到座位上,看过一遍后视镜、仪表盘,正了正衣领。车上的电子钟刚刚跳到零时40分,他嘴里轻轻叨咕一句:“到点儿,起车。”对于连续开了8年通宵夜班车的洛传明来说,这是一种仪式,透着公交车驾驶员的庄严。

夜已深,寒冷刺骨,空气像是凝固了一样。穿行在城市中的362路公交车像是冰冷海水中的一叶暖舟。“打车至少二三十元,坐公交只需一块钱,省心省钱。”乘客张云说。

在长春日报工作的刘贵民已经坐了6年洛传明开的夜班车,“像火车一样准点,我们都是掐着时间到站台。”他说,“在东北的冬夜,准点太重要了,晚个三五分钟都能冻够呛。”

1979年参加工作的洛传明在这条线路上跑了30多年,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又一个站点到了,又有些人上车、下车。洛传明说:“总有人需要这班车,就总要有人开这班车,我开,我高兴。”

菜场倒运工:冬天吃上新鲜菜,咱也有功劳

子夜时分,城市渐渐睡去。但长春市蔬菜中心批发市场才刚刚“醒”来,这里是长春最大的蔬菜集散地,每天近千万斤蔬菜从这里被批发到市区及周边县市。一卡车一卡车的新鲜蔬菜驶入交易大厅,等待进货的商人从四面八方涌来。

从大卡车分发到买家的面包车,蔬菜批发市场里还有一个工种——倒运工,业内称为“拉脚”。孙关成今年46岁,“脚龄”5年。一辆平板电动车和一双手,装满1000斤一车就赚15元,一晚上能干10多趟。

孙关成家在吉林省舒兰市的农村,媳妇带着8岁的儿子在老家,他出来打工。“多攒点钱给孩子。”

由于蔬菜中心的商户只做批发,所以孙关成早晨下班后还要去小区附近的菜市场买菜。孙关成说,他每次去菜市场时都会想,这根黄瓜、这个西红柿、这把香菜是不是自己“倒运”的。“看着大伙冬天也能吃上新鲜蔬菜,我挺骄傲,咱也有 功劳 。”

孙关成一边和记者聊天,一边把一箱箱胡萝卜、大葱、茄子、香菇等青菜倒到自己的平板车上。忙乎了半夜,虽然只穿了一件薄棉衣,孙关成仍然一边干活一边出汗,身上冒出的热气在寒夜中蒸腾……

城市环卫工:凌晨中的那抹橙色

凌晨5时,49岁的长春市南关区环卫处明珠大队三班班长毛淑英已经来到路段上岗。

天还没有亮,橙色的工作服在夜色中格外明显。

“21日下了场大雪,现在主路清扫完毕了,但路边还有被汽车压实的雪,得人工铲掉。”毛淑英边铲边说,“我们负责的路段2000多米,班里11个人已经干了10天了。”

毛淑英的口罩又宽又大,连侧脸都盖得严严实实。“家里的口罩比衣服都多——咱这活灰大,一天得用两三个。”

毛淑英个头不高,看上去瘦弱的她却有着格外“粗壮”的双腿。原来,她的棉裤是特制的,足足装了一斤多棉花。“咱们环卫工人的棉裤都是自己做的,而且穿到第二年、第三年最暖和,棉花压实了抗风。”

尽管近几年大型清雪机械上了很多,但人工作业还是少不了。毛淑英说,道路两边的停车区大型机械清不了,堆在路边的积雪也需要人工配合装车才能运走。

打扫到一家包子铺门口,毛淑英停下了脚步,回头对记者说,“帮我们找个人吧,大伙想感谢他。”原来,毛淑英和工友有两次在这里吃早点,结账时发现有人已经帮她们结过了。听老板说,有位陌生人只要看到环卫工人吃饭就偷偷给结账。“大家都想找到他,感谢他!”

结束了一个路段的清理,毛淑英回到休息室,燃气取暖炉烧得正旺。室外,天快亮了,新年来了。毛淑英给儿子发了一条微信:“新年快乐。”

是啊,新年快乐。当我们安然走过旧岁,迎来新年,请记得昨夜那些不眠的人们。也许您今天出游乘坐的高速列车,就是孟宪宇昨晚检修的那一列;也许您今天要走的那段路,就是毛淑英凌晨清扫过的;也许您早餐上吃的那盘菜,昨天刚刚经过孙关成的手……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些人在默默付出。

记者郎秋红、段续、郭翔、刘硕

(原标题:寒夜,他们用劳动守候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