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足球,育人的快乐通道 青岛校园足球发展调查

新华社青岛1月3日新媒体专电 题:让足球成为育人的快乐通道 青岛校园足球发展调查

新华社记者张旭东 徐冰

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之一,青岛市通过四级联赛体系营造起浓厚的校园足球氛围,调动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探索“政府+职业俱乐部”的校园足球发展模式,弥补师资短板,并为青少年提供职业足球发展通道。同时,青岛注重将校园足球作为育人的“快乐通道”,让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灵收获双重健康。

四级联赛调动孩子们足球热情

“每年11月初至12月初举办的 小小世界杯 ,都是全校师生最期盼的校园节日。每个班级模拟代表一个国家参赛,所有程序都按世界杯要求进行。每个级部的头名会得到 大力神杯 ,并评选金球奖、金靴奖、金手套奖和金哨奖等。”青岛市李沧区实验小学校长杨剑英告诉记者。

  荷兰外教走进青岛市李沧区沧口学校执教足球课

青岛市城阳区实验小学每年组织“校长杯”比赛,每个级部按成绩分为甲组和乙组,每年甲组的最后一名降入乙组,乙组第一名升入甲组。“比赛竞争非常激烈,孩子们每年都早早做准备。”校长牛秀娟说。

青岛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李彦介绍,开展校园足球四级联赛是青岛市推动校园足球发展重要手段。目前,青岛市已实现“校长杯”、“区长杯”、“市长杯”比赛无缝对接,初步构建起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校园足球联赛体系。其中,“市长杯”已成功举办26届,去年有700所学校、900支队伍、17000人参赛,比赛场次达5500场,部分比赛网络直播。

青岛市城阳区实验小学校队成员车冠成说:“代表学校参加 区长杯 、 市长杯 比赛感觉会更紧张,荣誉感也更强。另外,在这样的比赛中有机会和高手过招,能看到自己的差距。”

曾在山东鲁能队效力的葛海超现在是一名校园足球教练,他说,比赛越多,对球员来说锻炼越多,成熟更快。孩子们荣誉感很强,对各级联赛非常重视,他们能从中得到很好的锻炼。另外,不能上场的孩子们也非常关注自己学校表现,对足球普及是一件很好的事。

  青岛市李沧区小学生在足球比赛中

记者了解到,学生是各级联赛的“小记者”,还有学生为自己的班级、学校设计队徽和队旗,邀请家长共同创作队歌等。“比赛时,拉拉队中声音最大、最激动的就是家长,他们的热情非常高。”牛秀娟说。

“政府+俱乐部”,创新足球人才培养机制

记者近日在青岛沧口学校的运动场碰到了正带队训练的青岛中能俱乐部U14队青训教练韩建家。他告诉记者,这支U14队伍全部是沧口学校初一和初二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学习,晚上住宿在俱乐部。

  青岛中能俱乐部教练在为青岛市李沧区升平路小学学生进行专业足球指导

“这些好苗子是我们和学校一块挑选的,既是学校校队,又是俱乐部梯队。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在学校学习生活,不耽误文化课,对俱乐部来说还方便组织集体训练。”韩建家说。

青岛市李沧区教体局局长韩川德介绍,2013年,李沧区政府与青岛中能足球俱乐部签订《校园足球合作协议》。经过两年实践,2015年又进一步签订《校园足球战略合作深入推动协议》,先后聘请俱乐部37名专业教练员进驻校园,开展足球授课与技能训练,同时对全区200余名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青岛中能足球俱乐部新闻发言人黄建说,除了俱乐部梯队与校队合一模式外,俱乐部将李沧区学校按足球硬件条件和发展基础,分为三类,A类学校派教练员常驻学校负责校园足球课程、校队训练和体育教师培训等,B类学校派教练员每周训练3次,C类学校安排教练员每两周开展一次校园足球推广。

“我们与政府按照1:1比例在校园足球上投资,提供必要的场地配备、比赛装备和足球器材等,目的就是选拔好苗子,让有天赋的孩子有通道进入职业队,同时不耽误他们学业。”黄建说。

位于李沧区的青岛升平路小学是一所足球传统名校,宿茂臻、李明、邱忠辉等知名球员就来自这所学校。校长翟立敏说,学校是政府与专业俱乐部合作的最大受益者,不仅提高了校园足球师资队伍水平,还在赛事组织、校队选拔和训练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青岛中能是职业俱乐部,他们的教练比一般体育教师教得更为细腻。另外,由于职业俱乐部的参与,让家长感受到学校真正地在做这件事,对校园足球支持度更高了。”青岛升平路小学体育教师张凯说。

  青岛市李沧区第三十三中学女足团队风采

足球助孩子身体与心灵健康成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青岛中小学普遍将校园足球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例如,成立足球社团,设置校园足球文化墙,举办足球节、足球主题日、足球沙滩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开展足球主题的征文、摄影比赛和绘画比赛等。

“育人是学校办学终极目标。因此,学校不能把足球割裂成学校争取荣誉和名次的工具,而是要将足球和育人的目标结合起来,将其作为一门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工具来对待。不管学生能不能踢球,都让他们能从中受益。”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校长黄祖顺说。

翟立敏说,学校每个班每周保证一节足球课,一方面是让孩子们增强身体素质,因为足球要求奔跑和运动量比较大;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这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来说非常重要。

“我们发现不少踢球踢得好的孩子,学习成绩也很好。足球让他们的思维更活跃、更有发散性。我们学校不仅校园足球成绩好,科技竞赛也多次获奖,今年在美国夺得了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冠军。”牛秀娟说。

  青岛小学生球员在训练中

翟立敏表示,足球让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更强了,他们为胜利而欢呼,为失败而流泪,用亲身经历学会从哪跌倒从哪爬起来。

很多学校在“校长杯”比赛中由学生担任裁判,让他们学会尊重纪律,讲究文明礼仪;还有的学校成立了少年足管会,全部由学生组成,负责“校长杯”等足球相关活动的开展,锻炼他们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

“不管是三伏天还是三九天,校队的孩子每天都要多训练一个半小时至两小时,周末还要拿出半天比赛或训练,文化课还一点不能耽误,这对锻炼他们的意志非常有益。”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体育教研组组长王永波说。

图片提供:青岛市李沧区教体局;编辑:黄杰

版权归新华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原标题:足球,育人的快乐通道 青岛校园足球发展调查)